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生活化才是真正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一轮课改的浪潮向我们涌来。“迎接新课程,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更重要的是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一、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是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教人读书。陶行知先生批评旧教育是“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摧残人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照本宣科”,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现实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尽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是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主体,关照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学习是人的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得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展自己的大脑,并作出主观的意志努力。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很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教学中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三是教学生活化要让学生经历学习体验,实施“六大解放”。传统的接受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既定学习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支配、控制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的独立性丧失了,学习方法死板单一,最终遏制了学的力量。现代教学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而学生学习方式由此更重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强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学习体验,必须实施“六大解放”。“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先生曾对旧教育进行猛烈批评而提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性参与。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二、教学生活化基本操作

学科课程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等,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学科课程教学生活化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操作流程:

           生活经验            经验知识(技能)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课后拓展

        生活经验与知识        应用知识、提高知识

操作要求为:课前准备,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目标重、难点,明确学习知识与学生经验有什么联系点,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课堂教学,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技能)迁移、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技能)的欲望。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运用知识(技能)兴趣(欲望),运用知识参与实践、提高认识、增强知识。

一是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实际情况,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并把生活案例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示给学生,要求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内容。在教学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二是组织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课前引入的生活案例体验与感受,教师合理地寻求学生对生活现实的体验与教材知识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由直接经验迁移到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并将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

三是课后拓展延伸工作,课前以生活事例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思考,课内寻求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由直接经验迁移到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后整合学生直接经验和从教材中学到的间接经验再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有用、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高一思想政治上册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的教学,学生普遍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为这一知识点抽象难懂,学生往往一知半解 。如果课前教师布置几个思考题,“商场上同样一种商品(用处相同)如电视机、文具盒等价格不一样,而不同作用的商品有的价格即相等,为什么人们选购商品总要货比三家,希自己选购的商品物美价廉,这种希望能实现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市场上去体验一下,这样再来上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带着问题到商场体验,就会获得相应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课堂上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抽象难懂了。课堂中学生通过讨论,互相交流感性认识和体验,有的学生会说,购买商品一定要货比三家,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场价格就有不一样的,不货比三家我们就会吃亏。有的同学会说不同商家实行不同的价格可能是进货的渠道不一样,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适当让利,就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的同学会说,不同商家实行不同价格是同商家的经营观念有关,有的商家,通过让利,簿利多销,也是获得市场的好办法。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经过讨论就很容易掌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有的商品使用价值一样,但由于商品的质量、型号、规格等不一样,因此,所耗费的抽象劳动就不同,所以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也就不一样了。有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但由于生产这种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相同,因此价格就相同。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物美价廉”,这是商品本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当学生达到这种上认识后,教师进而启发学生:人们这种购物希望和要求,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将直接经验进一步改造、发展,就能达到拓展知识,实现创新的目的。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就比较容易形成共识:要求生产者、经营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花色多、质量好、价格廉的商品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课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不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原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学生活化,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知识的学习提高而提高。学习能力会因对生活经验(直接的间接的)的积累而不断提高。

教学生活化,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从而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现实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使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永远敞开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广阔的空间。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