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30 10:15:22
|
只看该作者
三、在表达运用的实践中积累语言
1.创设表达的情景来说话。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色彩鲜艳的图片,夸张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更是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作为老师不能忽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1》这篇课文时,由于孩子们大都生活在城镇,没有见过田野里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大雁南飞的景色,也没有见过树林里那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山河壮美的美丽景色,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的意思相对比较困难。于是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北京的香山红叶、金秋季节北方农村喜获丰收的场景、果园里瓜果飘香的画面、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画面等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通过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画面,孩子们看到这些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精美画面,不由得惊叹不已,并且对秋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成语,积累了这些词语,此时让他们说说秋天的美丽景色,效果可想而知了。课后,我还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成语,学生兴趣昂然,词汇量也越来越丰富。
2.找准文中的空白来想象。在我们的很多教材中,会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作补白。例如二年级上册《假如》一文,中间最后一小节出现了一处省略号。学习时,可以分别让学生说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想做什么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双目失明的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再也不会在黑暗中生活,而是和我们一样,能够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学儿童画一所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在是文盲,而是和我们一样,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人画很多钱,让他们再也不会流落街头,而是和我们一样,幸福地生活------然后在说话的基础上,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抓住这个省略号仿写诗歌。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体验,充分地想象,在说话、写话中积累了语言。
3.抓住现场的课程资源来训练。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既要敏锐地觉察学生的精彩之处,又要注意发言中暴露出的语言缺陷或思维混乱,不放过语言积累训练的有利时机。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的、语言的缺陷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语言缺陷进行的训练,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具有特殊的意义。我曾听一位教师在上《葡萄沟》一课中,让学生复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生在复述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热空气在阴房里来来出出……”。教师听了这个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们再看一下课文是怎么说的(利用流动的热空气),然后说:“刚才,这位同学在复述中说‘热空气在阴房里来来出出’,谁还能换个说法表达这个意思?”于是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利用流通的热空气……”,有的说:“热空气在阴房里流动……”,有的说:“利用热空气的对流……”、“热空气在阴房里穿来穿去”等。此时的我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吗?
4.捕捉迁移的练习点来运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因此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三年级下册课文《可贵的沉默》一课,文中表达心情变化的词语很多,如“兴高采烈、兴奋、快乐地交谈”、“寂然无声、沉默”等。我先让学生理解词语,抄写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词造句。学生写句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摘录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了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字词句、标点的规律,掌握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词句的内涵,表达的情感,揣摩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促进词句的积累和运用。还要善于挖掘文本隐藏着的语言特色、表达特色,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模仿文本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达到新语言结构的同化。这样,让言语积累奏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再加上课外适量的阅读补充,必要的社会言语实践,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