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故事的帮助,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2、用肢体动作随旋律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和游戏情境。
3、积极参与欣赏活动,。
活动重点:
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结合图谱,分辨乐曲ABA的结构。
活动难点:
用肢体动作随旋律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和游戏情境。
活动准备:
1、剪辑好的《森林狂想曲》音乐。
2、自制图谱,小鸟、精灵、青蛙的图片。
3、森林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森林背景图,倾听前奏。
1、师:“清晨,天还朦朦亮的时候,早起的小鸟们已经开始觅食歌唱,小昆虫们也起床梳理打扮了,清清凉凉的山林里,一个个的小身子在花丛中、树梢间、溪流边晃动,听,它们是谁?”(播放前奏)
2、提问:“你听到了谁的声音?”
幼儿:喜鹊、黄鹂、杜鹃、八哥···
二、完整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欢快的性质。
1、师:“小动物们被那些早起的声音叫醒了,它们会做什么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想一想。”(播放全曲)
2、提问:“听了音乐你觉得小动物们会做什么?”
幼儿:松鼠、猴子会爬上爬下。
幼儿:黄鹂鸟在枝头唱歌。
幼儿:小动物们做游戏。
幼儿:狮子、老虎比摔跤。
3、总结:“是的,这首曲子讲的就是在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会听着音乐做各种有趣的事情。它的名字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结合图谱,分段欣赏,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性质。
(一)倾听A段音乐,引出小动物们参加聚会的情节。
1、倾听A段音乐,引出小动物们参加聚会的情节。
师:“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我,给你什么感觉?”(播放A段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跳跃的,轻松、快活的)”
总结:“天渐渐亮起来了,随着轻松、活泼的旋律,小动物踏着欢快的步子出来聚会了。” (师边讲边出示第一段图谱)
2、听音乐,看图谱,鼓励幼儿用不同动物出发的动作有节奏表现A段音乐。
师:“现在你就是小动物,请摆好一个动作准备出发咯。(出示图谱)(播放A段音乐)
3、结合图谱,分辨乐句,提出随乐句更换动作的要求。
提问:“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总结:一颗小树代表一个乐句,你能不能用四个小动物的动作表示4个乐句呢。小树提醒我们要想好几个动作:一种动物出来了,又有动物出来了,还有动物出来了,跟着音乐出发咯。(播放A段音乐)
(二)、倾听B段音乐,感受乐曲的高潮部分。
1、倾听音乐的变化。
师出示图谱:“听,这里的音乐和刚才一样吗?” (出示图谱)(播放B段音乐)
提问:“听着这样的音乐你心里感觉怎样?”(高兴,激动、热闹、开心)
小动物都来了大森林变得怎么样了?(特别热闹了)
2、发散思维,模仿动作。
提问:“在这么热烈、高兴的音乐里大家可以做什么呢?”(爬山、滑梯、跳舞、唱歌)
跟着音乐学学小动物跳舞(玩滑梯、爬山)的样子?(播放B段音乐)
3、提升动作,请一幼儿上来示范自己随乐表现的动作。
师:我发现这个小动物是听着音乐跳舞的,我们请她带大家跳起来,舞起来,一起表现心中的喜悦吧。(播放B段音乐)
(三)、倾听A`段音乐,发现和A段的异同。
师:“美妙的歌舞引来了更多的朋友,猜猜还有谁会来呢?大家摆好动作,继续出发吧。(播放A段两个乐句)
提问:“这里的音乐和哪段音乐是一样的?” (出示图谱) “一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了?”
总结:是的第一段有四个乐句,这里只有两个乐句,但它们说的都是小动物出发的事情。
(四)、倾听A`段音乐,突出乐局结尾时的结束音。
1、,引出回家的情节。
师:游戏好玩吧,可是小精灵提醒大家天黑之前要记得回家哦。(出示图谱)(播放A``段两个乐句至尾奏)幼听音乐跳回位置:“夜幕降临了,小动物们慢慢进入梦乡,森林里又恢复到夜的平静。”
2、发现乐局结尾时的结束音。
提问:“这段回家的乐曲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小结:原来在乐句结束的地方有个XXXX XX,这里提醒我们从音乐开始就要回家了,听到XX就要到家摆好休息的姿势了。”
四、完整地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做游戏。
1、感悟音乐,动作表达。
结合图谱与故事,完整地听音乐做动作:清晨,小动物们还在睡觉——天亮了,它们一个个出发了——大家开心的跳起了舞——吸引更多朋友出发了——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踏着欢快的步子回到了家——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播放全曲)
2、扮演角色,充分表现。
师:小动物们想不想把刚才的这些事情表演出来呢。到魔幻森林后,还是男孩子变花草树木,女孩子当小动物。明白了吗?赶紧出发了。(播放全曲)
师稍作提醒,幼听音乐自主想象表演。
3、互换角色,投入表演。
“要不要再来一次奇妙的森林聚会?这次换女孩子变出大森林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男孩子变小动物的造型躲。”(播放全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