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省正宁县第一中学 丁永信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集数形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并且它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思想和理念都有所变革。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热门话题。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 ----- 乐趣 ---- 志趣逐级发展。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学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个体以心理变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单一的静态文字、课本及教师的说教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比较乏味,满足不了中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技术的激情功能正好迎合了中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的特点,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根据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恰当、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声、形、情、境结合在一起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拉近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唤起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同化顺应及重组整合。如果激发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参与效度,增强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这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
二、利用多媒体模拟数学实验,体验数学发现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的探究,可以模拟数学实验。传统的研究或学习数学的方法大多数是沿着“定义——假设——定理——证明——推论”的道路进行的。模拟数学实验则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和思路、学生上机实验仿真和模拟、教师小结和讲评等步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动手选择方法、借助数学软件、计算结果、检验结果、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等环节,来体会数学分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模拟数学实验一方面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变以及机器证明等,要求能给出图形或数据结果。模拟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来学习数学,以学生动手为主,使学生以更直观、更真切的方式感受课堂上听起来枯燥玄妙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对实验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是加强实践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 突破教学重难点
皮亚杰的“建构”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的联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这就必须使学生在几何学习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离<=>R<d
相切<=>R = d
相交<=>d<R
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图像。
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