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2: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索的新型学习方式,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集体智慧解决困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建的虚拟环境进行交流合作、讨论学习,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环境的虚拟性、资源的共享性、师生的交互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行为的个性化。因此,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切实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适时地实施课堂合作,科学地评价合作结果。通过以上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交流、表达的频率,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探究
《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合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从而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问题解决、项目探究等合作性学习活动。它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特点
(一)环境的虚拟性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是以多媒体化、数字化呈现网络信息,这可以为网络学习者创造丰富多彩的虚拟学习情境,有利于拓展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具有较强的虚拟性。网络世界的存在形态是无形的,它以图像、声音、信息等电子文本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在这虚拟的学习空间中学习的对象、内容等都不再局限在某一空间内,交流和协作的范围更大。
(二)资源的共享性
网络的特征之一即为共享性。一方面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网上学校、各种专业性资源库等,使众多的学习者共享世界各地的资源信息,也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这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各学习小组的同学上传学习成果,实现成果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共同进步。
(三)师生的交互性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辅助与支持合作学习,可以更大范围地、更多途径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搜集与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虽然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但通过网络平台如论坛、网站、在线视频等方式使学习和交流更加方便、多样。学习和交流可以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异地地发生。
(四)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合作学习资源。同时,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过多依赖,可以更自由的获取学习资料、选择学习伙伴。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使合作学习分组更为方便、灵活、多样,更符合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的需求。而且,学习的不同时期,可以按需组建不同的小组,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行为的个性化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进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自主性的个体,是学习过程中积极的知识的建构者。学习者因其知识需求、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不同而表现出学习行为的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智能互动、多元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分享,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多元交流、合作互学在提供了良好平台支持,更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我们应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全面,鼓励学生敢疑、敢想、敢说、敢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把学习成果或问题反馈出来,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培养评价相关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人机互动,扩充学生的理解范畴,优势互补,培养合作的意识。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对地研究设计,根据合作学习的预定目标,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尽量做到小组成员在兴趣、能力和成绩方面各有所长,即“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以保证各小组成员相互受益。特别注意的是在各个小组中要分配一个电脑技术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以带动其他成员能够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工具,使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同时确定出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用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承担。
(三)适时地实施课堂合作
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而且个体间的差异极大,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要对学生逐步培养。因此,最好是在基础年级时帮助学生形成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的能力基础,注意加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合作。切忌“一刀切”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要把班级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根据教学设计在需要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2:45:18 | 只看该作者

(四)科学地评价合作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出现另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同时兼顾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进步。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师评与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在每次合作学习后,小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给各成员打分,然后由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确定一个评价标准给与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竞争学习的欲望。
总之,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强调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问题性、互动性、多元性。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独自学习而言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掘它的实效性,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各种学习方式并存、互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新体系。

论文创新点:
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大环境下,作者结合多年教育教学实际,参考多位专家、学者的理论,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和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与探究,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并通过一些学校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基层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对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6: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