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 ——人教版三上《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两课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07:4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华资料 特级教师课堂:追寻《风筝》翩翩起舞的快乐
——人教版三上《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两课时)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特级教师 朱 瑛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



1.师:朱老师先来考考你们:板书:“鸢”认识这个字吗?



生:我认识,这个字读“yuān”。



师:你真了不起,连“鸢”都认识,太厉害了。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遇到这个字,当时不认识,就问爸爸,是爸爸告诉我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在看报纸中学习识字。



2.师:再来考考你们(出示:《村居》清 高鼎),谁会背?(见无生应答)不会背没关系,(出示全诗:《村居》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谁会读?(指名读、齐读后)这首诗里的“纸鸢”说的就是“风筝”。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风筝,来,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风”的第二笔是横斜钩,“筝”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过去人们做风筝一般用竹片做骨架,所以“筝”是“竹”字头,写“筝”字时,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风筝才能飞得稳、飞得高。读题。《风筝》(人教版三上)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课文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引出快乐



①出示: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②指名读、齐读



③师:“最大的快乐”就是——



生:非常快乐,快乐到了极点,快乐到不能再快乐了,快乐得无法形容……



师:来!我们再读这句话,读出这种快乐。(读后)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做风筝、放风筝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生:我们这群孩子是怎么做风筝、放风筝的?



……



④师:请打开课本38页,带着你的好奇,带着你的疑问,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每个同学至少读两遍,读完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评析: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句子质疑,因范围集中,难度较小,针对性强,而易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阅读期待。】



2.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①出示:做 精心 希望;放 拼命 奔跑;找 垂头丧气 磨坊



②师:老师这里有三组词语,讲的是作者心情的变化,先自由地读一读。



③指名读,齐读。



④师:第一组词语说的是作者(    )时候的心情?第二组呢?第三组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⑤师:这篇课文就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记叙的,谁告诉大家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默地读,用心地想,看看哪几个自然写的是做风筝?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放风筝?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找风筝?



师:像这样,几个自然段都是写一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就把它归为一个大段,这叫意义段。(板书:意义段)



⑥师:同学们看看,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意义段?好,拿起笔,在每一大段的结尾划上“//”。看,(屏示范例)像这就表示1—2为第一段,3—4为第二段,5—8为第三段,标好了吗?



【评析:虽说课改前逢课必练的“给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做法过了头,但课改后对分段、概括段意教学的刻意淡化,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造成了矫枉过正。我认为:分段、概括段意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读懂一篇文章,从细处看,是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从大处看,就是要知道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整体上说了什么,是分几部分说的,各部分之间是怎么联系、联接的,重点在哪里,有一条什么主线在贯串,是按什么思路行进的。所以,在第二、三学段,对段落比较明显,适合对学生进行思路、段落训练的课文,还是应该进行训练。此环节,老师的教学与示范,就是给三年级学生建立意义段的概念,为以后的阅读理解与学习表达奠基。】



3.把握内容,学写生字



①师:好!我们继续看这三组词,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作者的心情变化。



生:我们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我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快乐极了,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你把用什么做风筝、做风筝时的心情说得很明白,很完整。不错!再看看,哪儿可以更简洁些?



生:我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快乐极了。



师:看,这样一概括,就简洁多了。这是做风筝时的心情。好!放风筝呢?



生:放风筝的时候,我们依然快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师:我们概括放风筝的心情,哪些句子还可以去掉?



生:放风筝的时候,我们依然快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生:我可以更简洁。放风筝的时候,我们依然快活,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着。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三个同学说的内容,第一个用了50多个字,第二个用了30多个字,第三个只用了20来个字。这就是——概括的力量。同学们,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语句要尽量简洁。找风筝呢?谁说?



生:风筝跑了,我们四处找,还是没找到,我们个个垂头丧气。



②师:这就是作者的心情变化,我把同学们说的话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长句子。不过,多了几个空格,想一想,我们怎么说?



出示:我们(   )做着风筝,心里充满了(   ),放风筝时(   )快活,喊叫着,(   )地(   )。忽然,线断了,风筝没了踪影,大家(  ),找啊找,水(   )那里,也许能找到。



③指名说,齐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07:49:18 | 只看该作者
【评析:第二学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领着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这是课标的要求。本环节就是一个很舒展的练习把握主要内容的全过程。通过“纵横比较”,让学生体验概括精简的过程,体会到自我的进步。纵向比较:在第一次概括后,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概括,把概括的结果与第一次进行比较,感受到概括的力量所在。这种练习以自我第一次的概括为参照,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横向比较:比较不同学生概括的内容,看谁的更简洁,差别在哪里。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该如何精简,它不仅对于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有补益,更重要的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一种可靠的完善。这种把握主要内容的练习,不仅是“经过”,更是“经历”。只要教师舍得把课堂时间与空间真正还给学生,有计划有方法地让所有学生充分经历“概括”的实践过程,相信能到达“概括”这个终点的学生会更多。】



④写字指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写的字都在这段话中(课件显示要写的字:精心 希望 依然 拼命 奔跑 垂头丧气 磨坊),大家一齐读。



师:在这些要写的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读帖观察、讲解范写。如:“奔”,上面的“大”要写得舒展些,代表两个甩开的胳膊;“丧”的第二笔是竖,横要写长一些;“精、依、拼、坊”都是左窄右宽;“磨”的第三笔要写得舒展些,这样才能把里面的字包住等。在学生描仿临练后,教师适当品评。)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这几个词写一遍。



【评析:“课标”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怎样理解与落实?首先,教师要增强练字意识,落实书写训练;其次,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等方面予以保证;第三,指导与讲评,不仅重书写内容,而且重书写质量。此环节的安排,意即于此。】



4.再读课文



①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我想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②生练习读课文。



师:课文会读了吗?谁读第一段?



三、品读课文,体悟快乐



师:同学们读得好,很用心,课文中的小朋友做风筝也很精心,因为做风筝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1.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请大家一齐读这段话。



师:我听出了五分快乐,谁来读出十分快乐?



(生逐步读得有感情。)



师:我感觉到了十分快乐,这里有个词——“憧憬”,在这句话里“憧憬”是——美好的想象。那,他们一边精心做风筝,一边想什么呢?



2.出示: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                  。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像蝴蝶一样,在蓝天上翩翩起舞。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飞上蓝天,与飞机比一比谁更美?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飞上蓝天,与白云作伴,天空肯定会因为我的到来变得更美!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飞上蓝天,与小鸟嬉戏,与白云为舞,与蓝天欢唱



    ……



【评析:词句和视像的互现,应该是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在看到词句的时候,头脑中能再现丰富的视像。那么,他头脑当中就能显出相应的精妙的文字。课堂上,教师用“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              。”驱遣学生的“内心视像”,让学生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用真诚、朴实的语言诉说着自己心底真实而美好的愿望!这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畅谈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憧憬”,而且体验到了做风筝的快乐,还为学生理解的深入提供触类旁通的可能,可谓匠心独运。】



师: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想象啊,这就是“憧憬”。带着这种美好的“憧憬”,我们再读这一段话。



师:我听出了同学的快乐,这“幸福鸟”上还有我们的名字呢?它带着我们的幸福,带着我们的希望快乐地飞翔,再读,读出做风筝时的快乐。



3.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二段,想象我们放风筝的快乐。



①生自由读。



②师:课文中说我们拼命地奔跑,快活的喊叫,我们会喊叫些什么?



生:我们的“幸福鸟”飞得真高啊!向上飞,向上飞!看,风筝在空中多美啊……



③师:是啊,风筝飞上了蓝天,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飞上了蓝天,我们就这样喊啊,跑啊,整整玩了大半天,都不觉得累,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太高兴了;因为这是我们亲手做的风筝;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这么玩过……



师:忽然吹来一阵风——



4.出示: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倏地便没有了踪影。



①师:刚才我们还在快乐地喊叫,现在却——生接读



师:不过是一只风筝,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有这个必要吗?



生:那可是我们的最爱呀。



②师:这里有两个成语: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怎样理解?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惊:吃惊;失:失去;色:颜色。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千呼万唤”。(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



生:喊了很多遍。



师:对,一起放风筝的伙伴不停地呼唤,这就叫“千呼万唤”。从“千呼万唤”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着急,焦急,失望,难过……



师:是呀,孩子们着急、失望、难过,他们又是跺脚,又是喊叫,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喊?



生:风筝,你快回来!



生:我会觉得惋惜。风筝啊,你怎么丢下我们就飞走了呢?



师:不知道喊了多少声,不知道唤了多少遍,声声都饱含着我们的情感,这就叫做——



生:千呼万唤。



师:在我们的汉字王国里,有很多词语都像“千呼万唤”一样。你能再举个例子吗?



生:千山万水(这是形容走了很远的路,历尽艰辛)、千言万语(这是形容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情感实在太多)、千军万马(形容兵很多,队伍很壮大)……



③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生:(读文)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师: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出示: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                   的风筝。



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板书:希望 幸福 理想 快乐 童真)



师: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多丰富情感的风筝飞走了,我们不甘心,去找风筝,找回我们的希望,找回我们的幸福。



④出示第三段文字(5—8节),生齐读。



四、续写课文,延续快乐



1.师:风筝找到了没有?贾平凹没有写下去,用了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如果他要继续往下写,会写些什么呢?



2.师:如果找到了,一定是这样的心情。



出示:兴高采烈 快快乐乐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欣喜若狂……



师:如果没有找到,心情就会这样。



出示:垂头丧气 愁眉不展 心急如焚 伤心不已 ……



3.师:就让我们当一回作家,可以参照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词语,把文章继续写下去。



①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②生练笔。



③师:好,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



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幸福鸟啊,幸福鸟”,你躲到哪里去了?快出来吧!磨坊里没有,磨坊外还是没有,我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坐那里,茫然地四处张望。



生:没有!依然没有!我们伤心不已,愁眉不展,“幸福鸟啊,幸福鸟”,你在那儿啦?快快出来吧!你可知道,我们多么想念你,快飞回来吧!



生:我们向磨坊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在这里呢!”突然,一声惊喜从磨坊后面传来,我们一齐向那儿跑去。只见“幸福鸟”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欣喜若狂,像对待孩子似的把它轻轻扶起。大家又兴高采烈地放起风筝。



生:奥,我的乖乖,原来你在这里啊!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欢天喜地跑向风筝跑,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抚摸着我心爱的“幸福鸟”。不幸中的万幸,没有大伤,只是破了一点“皮”。



……



④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交流了,请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读读,提提修改建议。



师:找到了风筝当然快乐,找不到风筝,心中依然充满希望,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做风筝,放风筝的那种快乐一直留在作者的心田,直到现在,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觉得——



⑤出示: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⑥学生齐读后下课。



【评析: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就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还要紧紧依托文本,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本环节的课文续写,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训练了语言文字,一举两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9: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