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11 07:49:18
|
只看该作者
【评析:第二学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领着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这是课标的要求。本环节就是一个很舒展的练习把握主要内容的全过程。通过“纵横比较”,让学生体验概括精简的过程,体会到自我的进步。纵向比较:在第一次概括后,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概括,把概括的结果与第一次进行比较,感受到概括的力量所在。这种练习以自我第一次的概括为参照,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横向比较:比较不同学生概括的内容,看谁的更简洁,差别在哪里。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该如何精简,它不仅对于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有补益,更重要的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一种可靠的完善。这种把握主要内容的练习,不仅是“经过”,更是“经历”。只要教师舍得把课堂时间与空间真正还给学生,有计划有方法地让所有学生充分经历“概括”的实践过程,相信能到达“概括”这个终点的学生会更多。】
④写字指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写的字都在这段话中(课件显示要写的字:精心 希望 依然 拼命 奔跑 垂头丧气 磨坊),大家一齐读。
师:在这些要写的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读帖观察、讲解范写。如:“奔”,上面的“大”要写得舒展些,代表两个甩开的胳膊;“丧”的第二笔是竖,横要写长一些;“精、依、拼、坊”都是左窄右宽;“磨”的第三笔要写得舒展些,这样才能把里面的字包住等。在学生描仿临练后,教师适当品评。)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这几个词写一遍。
【评析:“课标”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怎样理解与落实?首先,教师要增强练字意识,落实书写训练;其次,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等方面予以保证;第三,指导与讲评,不仅重书写内容,而且重书写质量。此环节的安排,意即于此。】
4.再读课文
①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我想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②生练习读课文。
师:课文会读了吗?谁读第一段?
三、品读课文,体悟快乐
师:同学们读得好,很用心,课文中的小朋友做风筝也很精心,因为做风筝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1.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请大家一齐读这段话。
师:我听出了五分快乐,谁来读出十分快乐?
(生逐步读得有感情。)
师:我感觉到了十分快乐,这里有个词——“憧憬”,在这句话里“憧憬”是——美好的想象。那,他们一边精心做风筝,一边想什么呢?
2.出示: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 。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像蝴蝶一样,在蓝天上翩翩起舞。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飞上蓝天,与飞机比一比谁更美?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飞上蓝天,与白云作伴,天空肯定会因为我的到来变得更美!
生:我们精心做着一个蝴蝶风筝,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我要飞上蓝天,与小鸟嬉戏,与白云为舞,与蓝天欢唱
……
【评析:词句和视像的互现,应该是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在看到词句的时候,头脑中能再现丰富的视像。那么,他头脑当中就能显出相应的精妙的文字。课堂上,教师用“一边做,一边美美的想: 。”驱遣学生的“内心视像”,让学生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用真诚、朴实的语言诉说着自己心底真实而美好的愿望!这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畅谈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憧憬”,而且体验到了做风筝的快乐,还为学生理解的深入提供触类旁通的可能,可谓匠心独运。】
师: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想象啊,这就是“憧憬”。带着这种美好的“憧憬”,我们再读这一段话。
师:我听出了同学的快乐,这“幸福鸟”上还有我们的名字呢?它带着我们的幸福,带着我们的希望快乐地飞翔,再读,读出做风筝时的快乐。
3.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二段,想象我们放风筝的快乐。
①生自由读。
②师:课文中说我们拼命地奔跑,快活的喊叫,我们会喊叫些什么?
生:我们的“幸福鸟”飞得真高啊!向上飞,向上飞!看,风筝在空中多美啊……
③师:是啊,风筝飞上了蓝天,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飞上了蓝天,我们就这样喊啊,跑啊,整整玩了大半天,都不觉得累,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太高兴了;因为这是我们亲手做的风筝;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这么玩过……
师:忽然吹来一阵风——
4.出示: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倏地便没有了踪影。
①师:刚才我们还在快乐地喊叫,现在却——生接读
师:不过是一只风筝,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有这个必要吗?
生:那可是我们的最爱呀。
②师:这里有两个成语: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怎样理解?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惊:吃惊;失:失去;色:颜色。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千呼万唤”。(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
生:喊了很多遍。
师:对,一起放风筝的伙伴不停地呼唤,这就叫“千呼万唤”。从“千呼万唤”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着急,焦急,失望,难过……
师:是呀,孩子们着急、失望、难过,他们又是跺脚,又是喊叫,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喊?
生:风筝,你快回来!
生:我会觉得惋惜。风筝啊,你怎么丢下我们就飞走了呢?
师:不知道喊了多少声,不知道唤了多少遍,声声都饱含着我们的情感,这就叫做——
生:千呼万唤。
师:在我们的汉字王国里,有很多词语都像“千呼万唤”一样。你能再举个例子吗?
生:千山万水(这是形容走了很远的路,历尽艰辛)、千言万语(这是形容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情感实在太多)、千军万马(形容兵很多,队伍很壮大)……
③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生:(读文)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师: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出示: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 的风筝。
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板书:希望 幸福 理想 快乐 童真)
师: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多丰富情感的风筝飞走了,我们不甘心,去找风筝,找回我们的希望,找回我们的幸福。
④出示第三段文字(5—8节),生齐读。
四、续写课文,延续快乐
1.师:风筝找到了没有?贾平凹没有写下去,用了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如果他要继续往下写,会写些什么呢?
2.师:如果找到了,一定是这样的心情。
出示:兴高采烈 快快乐乐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欣喜若狂……
师:如果没有找到,心情就会这样。
出示:垂头丧气 愁眉不展 心急如焚 伤心不已 ……
3.师:就让我们当一回作家,可以参照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词语,把文章继续写下去。
①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②生练笔。
③师:好,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
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幸福鸟啊,幸福鸟”,你躲到哪里去了?快出来吧!磨坊里没有,磨坊外还是没有,我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坐那里,茫然地四处张望。
生:没有!依然没有!我们伤心不已,愁眉不展,“幸福鸟啊,幸福鸟”,你在那儿啦?快快出来吧!你可知道,我们多么想念你,快飞回来吧!
生:我们向磨坊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在这里呢!”突然,一声惊喜从磨坊后面传来,我们一齐向那儿跑去。只见“幸福鸟”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欣喜若狂,像对待孩子似的把它轻轻扶起。大家又兴高采烈地放起风筝。
生:奥,我的乖乖,原来你在这里啊!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欢天喜地跑向风筝跑,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抚摸着我心爱的“幸福鸟”。不幸中的万幸,没有大伤,只是破了一点“皮”。
……
④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交流了,请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读读,提提修改建议。
师:找到了风筝当然快乐,找不到风筝,心中依然充满希望,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做风筝,放风筝的那种快乐一直留在作者的心田,直到现在,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觉得——
⑤出示: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⑥学生齐读后下课。
【评析: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就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还要紧紧依托文本,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本环节的课文续写,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训练了语言文字,一举两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