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政治课教学目前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教育的一门社会学科。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为载体的模式。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课堂教学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教学中应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感知、理解教材;应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对现实问题结合政治观点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学生的对观点的认识、多思、善闻,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学生主体性的集中表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要处理好老师、学生、教材等关系,还要尽可能地发挥三者各自的特长,这就是教学的最优化。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基于学科性质特点的认识和定位,师道尊严被简化为教师面孔的冷峻,动作的单调和形象的呆板,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应该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从而及时地把握住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适当地增减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要重课堂设计,更要重视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设计。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才会“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所以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由教师的引导才会有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激发积极的情感交流

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好师生间的交流来对问题的深刻体会,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苦思冥想”。目前的教材经过修改后可读性增强,有很多内容本来是不需要教师的讲,只要教师的引导自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接受观点。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实际上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充分设计好交流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自读和一番“苦思冥想”,然后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充分表露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探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在情感交流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政治科要思考与实践的东西很多,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功效。我只是在实践中、从确定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入手,去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尤其是在教学中注入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感知、理解教材,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交际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一)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而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然而,课堂上的学生是正在发展的群体,由于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造成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就是在一个群体中,学生认识水平也不一致。初中三年的政治教学内容是不相同的,初一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初二侧重知法、守法和护法的教育,初三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初中各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心理水平和认识水平上的差异很大。所以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我们在强调确立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必须要改变教材只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的情况。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时就必须有明确的“学材”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要求我们把“教材”转换为“学材”,在“教材”向“学材”的转换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是对教学内容的划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是对“学材”的学习,这种学习,一方面是听老师讲,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材”的自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一味地盯着书上的“要求”、“目的”,生怕忽略任何一个问题,而忽视学生的实际,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去探讨,教学必然是只有老师投入,学生是难以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的。在现实情况中,课本只是教师的“教材”,却成不了学生的“学材”,离开了听教师讲,学生很少对课本进行津津有味地自学,只有当教师讲的时候,学生才在教师的指导下翻翻书。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施教,是课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去施教,不是有些老师说的“大道理”,而是教学中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出发去组织教学活动,并处处体现师生的相互尊重,相互承认,相互感染,相互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