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2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三)加强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对于中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是指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实验证据,分析和解读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把结果和结论告诉他人,等等。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科学的历史和本质,譬如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项不断变化的事业;科学需要实证、逻辑和怀疑;科学知识是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合理的描述和解释,但都不是终级真理。只有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科学家研究科学时运用的方法,并且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只有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1.加强科学探究活动的原则性建议
从国内外有关文献来看,中学生能够做的科学探究活动,绝大多数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题目。因此,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发现知识,而是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活动应当围绕这样的目标来设计,活动的价值要围绕这样的目标来衡量。这也可以说是新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第一条原则。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有一定能力梯度,这是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第二条原则。如初中可在初级水平上安排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实验、设计实验等活动,观察多为直接观察,实验多为定性实验;高中可在较高水平上安排这些活动,观察可多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实验可安排一些定量实验。
因陋就简、低耗材、低成本,是科学探活动设计的第三条原则。
鼓励师生结合当地实际,自主开发科学活动,是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第四条原则。
2.国外教材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容
国外中学生物教材中一般具有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本文仅以一本美国教科书为例来分析,可供制订我国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参考。
《Biology,the web of life》(Eric Strauss and Marylin Lisowski,Scott Foresman-Adison Wesley,1998)中安排了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包括“调查研究(Investigate it)”38项,如测量酵母产生的CO2、建立协同进化的模型等;“做一做(Do it )”38项,如一般食物的pH是多少、种群减少的速率有多快等;“发现它(Discovery it )”38项,如鉴别预防皮肤癌的方法、测验您的记忆等;“想一想(Think about it )”38项,如怎样确定化石的年代、分析树木年轮等。
本书将科学探究技能(问题解决技能,Problem-Solving Skills)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解读(Observation and Interpreting);(2)分析(Analyzing);(3)描述假设(stating a hypothesis);(4)整理和分类(Organizyng and Classifying);(5)建立概念地图(Making a Concept Map);(6)设计实验(Designing an Experiment);(7)进行类推(Making Analogies);(8)进行概括(Making Generalizations)。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这本教材中的科学探活动设计是有整体考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很有益处。
(四)应当反映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生物科学近些年来之所以突飞猛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同时,生物科学的发展又在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可以预期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基因组学、脑科学与理化技术结合将催生的人工智能的开发,都说明这一点。因此,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的同时,对有关的技术有所了解和关注,这对于使学生在热爱科学的同时,增强对技术的亲合感,形成较全面的科技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1.国外部分教材中反映相关技术的内容
(1)《Biology ,the web of life》,(Eric Strauss and Marylin Lisowski,Scott Fpresman—Adison Wesly,USA,1998)
显微摄影技术(p.8),电镜技术,能源技术(未来的燃料,p.94), 人造叶绿体(p.98), X射线成像术(p.196),磁共振技术(p.196), 基因工程(p.209),DNA指纹(p.210), 凝胶电泳(p210), DNA序列分析技术(p.211),基因治疗技术(p.214),DNA探针(p.218),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219),地质年代测定的同位素标记技术(p.258),生物净化技术(p.346),组织培养技术(p.455)植物无性繁殖技术(p.456~457),试管皮肤(p.712),人工肾(p.738),器官移植(p.784),羊膜腔穿刺术(p.812),绒毛膜绒毛取样技术(诊断胎儿疾病,p.81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PET scan,研究大脑,p.39, p.830),废物处理技术(p.922), 等等。
(2)《Biology——Living Systems》(Oram,Hummer,Glencoe Division of Macmillan/McGraw-Hill School Publishing Company,USA,1994)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PET)(p.26),脑活动网络扫描仪(MANSCAN)(p.26),透射电子显微镜(TEM)(p.4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p.45),冷冻贮藏技术(p.111),培养人造皮肤(p.138),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对光起作用的物质(p.162),转基因生物(p.243),DNA指纹技术(pp271~272),超声波扫描术(p.291,p.294),绒毛膜活组织检查(p.293),胎儿镜(p.295),基因疗法(pp295~296),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技术(p.331),钾—氩测定年代技术(p.331),发光测定年代技术(p.331),电子自旋共振技术(p.331),线粒体DNA分析(pp372~373),试管婴儿(p.506),克隆动物(p.507),种子库(p.538),胎儿期离体外科手术(p.539),纤维镜(p.606),内窥镜(p.606),单克隆抗体(p.655),噪声自动控制(ANC)(p.724),人造四肢(p.751),害虫综合治理(p.850)
2.对我国课程教材中反映技术性内容的建议
可以参考国外教材的有关内容,并进行适当增补,如无土栽培技术,食品保鲜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等。对这些内容应当侧重介绍其生物学原理和应用价值,而不是技术细节和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