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及对实验结果予以科学的分析,既是实验操作的意义所在,又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课本上采用的方法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折线统计图。当然,在尽可能做到操作精确的前提下,绘制折线统计图既能够显示出热水降温的规律,又能起到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但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折线统计图这种分析方式,运用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再者由学生操作而得到的实验结果难以做到非常准确,如果以某一小组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就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我随机抽取了四个小组,将他们的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见下表)。 时间(分钟)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一组温度(℃) | 58 | 55 | 52 | 49 | 47 | 44 | 43 | 41 | 40 | 38 | 二组温度(℃) | 64 | 61 | 58 | 55 | 53 | 51 | 49 | 47 | 46 | 45 | 三组温度(℃) | 60 | 57 | 54 | 52 | 49 | 47 | 45 | 44 | 42 | 41 | 四组温度(℃) | 62 | 59 | 57 | 54 | 52 | 48 | 47 | 45 | 44 | 43 |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出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并填写在下表中: 时间(分钟)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一组温度差(℃) | / | 3 | 3 | 3 | 2 | 3 | 1 | 2 | 1 | 2 | 二组温度差(℃) | /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三组温度差(℃) | / | 3 | 3 | 2 | 3 | 2 | 2 | 1 | 2 | 1 | 四组温度差(℃) | / | 3 | 2 | 3 | 2 | 4 | 1 | 2 | 1 | 1 |
尽管有一个小组的一次实验数据出现了较大误差,但是从总体上看实验结果还是非常明显:在前半部分时间里,每间隔2分钟,水温下降2~3℃,在后半部分时间里,每间隔2分钟,水温下降1~2℃。因此,这种先快后慢的降温过程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了。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误差的认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这样的探究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有助于让他们树立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一种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科学素养也将随之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