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都知道,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性质和规律,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做事如此,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是广大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形式,才是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呢?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明白这个问题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试着对这两个问题作探索性的论述。

一、   学生的主体性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是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展现和发挥。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1.         主动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如何,全看学生的接受、理解和吸收的程度,且紧紧维系于学生主体的主动程度(即学生主体的会学和乐学)。因为,学生(主体)和学(主动)是教学活动的内因,教师和教是教学活动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很显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便毫无意义。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2.         创造性

没有创造,世界就不会前进。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着创造性的人才。未来的竞争,相信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为祖国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此应当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与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是不同含义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东西,而学生的创造往往是前人经历过的,只是他本人未知而已。

一篇习作,一件小制作,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学生的“创造”。与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相比,这样的“创造”似乎实在是过于细小,微不足道。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这个“创造”促进着学生本人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为他们以后从事社会的创造活动和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学生的创造一定要有社会发展的价值,而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是否培养之。

这样的创造性,我们称之为初级阶段的创造。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栋梁。在学生这一主体者身上,如果看不到这样的创造性,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又从什么地方说起呢?

3.         最大限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不要“放羊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因为“放羊式”教学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填鸭式”教学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性要得以最好的展现和发挥,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的。只是,我们要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小至最小,学生的主体大至最大。这个“大至最大”即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性展现和发挥的最大程度值。

二、   主体性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怎样的组织形式较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答:自学、讨论、质疑和尝试(固然不只是这些)。下面对这四种组织形式逐一阐述之。

1.         自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将是终生受益无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忽略了它,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课堂上预习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自学,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当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讨论

叶圣陶先生说,在教学方法,“应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材(知识)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

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会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为了参与讨论,必须认真自学教材,圈点勾划。听别人发表意见时必须仔细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又必须据理力争。

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解决疑难。一个班的学生尽管年龄差不多,但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经历、视野等的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便有了差异。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解决疑难,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的表现。课堂教学过程,就其认识过程的实质而言,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去激发学生,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组织讨论解决之。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在此,我们要裁减教师的一厢定势之问,让学生主动发问(注:并不否认教师精炼提问的重要作用)。教师满堂问,学生无质疑的主动权,穷于被动地应答,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便无从展现。

4.         尝试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先讲后练”、“先导后学”。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填鸭式”教学、“问答式”教学便是传统教学思想的典型。这两种典型,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地发挥和展现。尝试教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就是:“先试后教,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它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

尝试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试一试、做一做。不必期望学生的尝试非常的合乎所望,须以相当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尝试,允许学生在尝试中出现错误。学生的尝试过程,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耐心地指导。学生尝试正确,哪怕只是一点点,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学生尝试错误,就耐心地加以指导纠正,不要一味指责。

尝试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培养敢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去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5: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