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那年夏天的傍晚,闷热又烦躁,我在院子里孩子们的欢笑声的诱惑下,下楼散步。走在小路旁,脚下响起窸窣的响声。
看去,一只蛐蛐儿趴在石凳旁,我饶有兴趣地弯下身,有了捉住这小东西的冲动。我随手找了一个空瓶子,瓶口较大,适合扣住蛐蛐儿。在影影绰绰的灯光下,我寻找着目标。忽然,一只个头中等的蛐蛐儿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停了下来。我慢慢移动,生怕这响动声吓跑了它。待我挪到了合适的位置时,狠狠地把瓶子扣在它的上方,死死摁住。就这样,我得到了第一只“战俘”。
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过来,一人手里拿着一个瓶子。我不禁哑然失笑。看样子,他们也要加入其中。
夏天的傍晚,蛐蛐儿们总是很容易被发现,他们的叫声总是“出卖”他们。我很快找到了第二个目标,伺机下手。它却不知危险来临,照旧悠哉悠哉地唱着歌。我迅速扣下瓶子,“啪”的一声,力道很猛,仔细看时,里面却空无一物。不远处的石头旁,那只蛐蛐儿仍在哼着小曲儿。我用小木棒抵住它的后翼,谁知它用力一抖,竟逃脱了。我又试图用木棒把它推到我身边,可一松手,它又轻易蹦出好远。正当我有些气急败坏之时,那些孩子们跑了过来,大声说:“姐姐,我们帮你捉!”
他们围成一个圈儿,圈住了这只不知好歹的蛐蛐儿。每个人不停地把瓶子向地上扣。另一只手一挥一挥,手臂暗暗用劲儿,双腿一蹲一起,迈着小碎步。终于,一个孩子大声喊道:“捉住了!我捉住了!”我们急忙跑过去,只见这个孩子脸微微涨红,眉宇间流露出自豪的神色。我们帮他小心翼翼地把蛐蛐儿移动到一个瓶子里。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们又齐心协力捕捉了许多蛐蛐儿。但最后,无一例外,我们都把它们放了。
这件事真是有趣,让我记忆犹深。也许,比起在瓶子里观看它们试图逃跑,我们更喜欢听它们在草丛中自由地歌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