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音乐:《鼓上的小米粒》优秀教案和教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0:0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熟悉歌曲的旋律与内容,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能用肢体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快慢。

准备:

彩色小米粒;音乐碟片;五个大鼓、鼓槌若干。

过程:

一、出示鼓和米粒,引出歌曲。

    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入场,坐好后教师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 ×  ×∣× ×  ×∣××   × ×∣× —∣“是谁在唱歌?”(引出“小鼓在唱歌”)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教师用鼓槌一敲,鼓就会振动起来,发出“咚咚”的声音。)“我们一起跟着小鼓来唱歌吧,小鼓怎么敲,我们就怎么唱。”

幼儿模仿小鼓唱歌,边唱边拍出小鼓的节奏:  

A:∣××    ×∣××   ×∣××  ××∣×   —∣;

B:∣××  ××∣××   ×∣××  ××∣×   —∣;

C:∣ × ·  ×∣××   ×∣××  ××∣×  — ∣;

小鼓还能怎么唱?(引导幼儿敲出不同的节奏,其他幼儿学唱、学拍。)

二、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鼓的声音哪里来。

“鼓的声音是它振动起来才发出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老师出示彩色米粒:“看,小米粒漂亮吗?它不但漂亮,而且还会跳舞呢!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探究击鼓轻重过引起的米粒变化。

教师:“等会,我们把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小朋友看看米粒有什么变化?”幼儿探索,教师巡回观看、指导。提问:“小鼓唱得怎么样?”“米粒跳得怎么样?”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 “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幼儿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4、教师:“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把握敲击的轻重快慢)提问:

1)小鼓是怎么唱歌的?(“咚咚咚”地唱歌)米粒是怎么跳舞的?(蹦蹦跳跳)

2)小鼓唱得响,米粒怎么样?(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又怎么样?(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5、播放歌曲,幼儿跟着音乐旋律徒手打节拍,在三、四乐句时,幼儿按节奏表演米粒跳跃(高低)。

6、教师教唱,幼儿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教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

2)师生接唱:教师唱第一句,幼儿接唱第二句,然后互换。

3)完整学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敲节奏,然后配乐完整学唱。

要求:唱出第三、第四乐句的强弱。

7、尝试表演:试着自己请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三、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

1、地板代表鼓,幼儿蹲在“鼓”上,部分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唱边游戏。敲鼓者用手敲地板,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扮演米粒的幼儿相应地变化跳跃动作。(游戏角色可以轮换,反复游戏。)

2、引导幼儿给歌曲取名。“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可是这么好听的歌还没取名字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它取个好听的名,怎样?”(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帮歌曲取名,教师小结。)

教师:小米粒还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跳呢?(幼儿自由回答),然后随音乐出活动室(我们现在到到操场这个“大鼓”上去跳舞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0:05:44 | 只看该作者
《鼓上的小米粒》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19: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