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电脑把我们变成“半文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参加了一次考试,其中有几个题目都需要撰写大段的文字。题目虽然简单,但是写的过程或者说“写”这个技术问题,难度竟然“提高”了一大截。回想一下,我毕业才不到三年,真正用电脑工作不过一年半的光景,竟然
“写不成”东西了,我真的中了“电脑之毒”了么?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很多认识的字不会写了。由于长期使用拼音输入,对于一些汉字,除了记得发音之外,只记得一个模糊的轮廓,这让我隐约感到了一种危机。

    前一段时间,许多人对汉字“用繁用简”的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一些人主张恢复繁体字,认为繁体字更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更能准确地表征中国文化,并以“爱”字(繁体“爱”字中间有个“心”字)为例;也有很多人不主张恢复繁体字,理由是汉字简化符合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从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然后再到楷书、行书,不都是越来越简化吗?而中国文化也有一个发展的问题,总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吧。用繁用简还没有涉及汉字的存废问题,但是电脑普及的一个潜在危害却要涉及这个根本了。早期的五笔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为了方便大众而后续开发的一系列拼音输入法,很有可能造成类似笔者在上文提到的麻烦。如果说使用电脑是时势使然,那么我们用什么措施来避免这种“必然性”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呢?

    这里面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有所舍弃有所建设的。以汉字的输入法为例,早期的五笔输入法基本上是比较忠于汉字“字形”的,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比较“难”。于是就有人开发了智能ABC输入法,在此基础上又有了紫光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搜狗输入法等。于是电脑对汉字的识别就从“字形”发展到了“字音”,而人们也慢慢适应了电脑规则。当然,使用拼音输入法对大多数人相对容易些,但是在“享受”容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呢?这正像汉字由“繁体”到“简体”一样,是有所损益的。在什么程度上舍弃,又在什么程度上建设,这就涉及一个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变革总是以有所坚持为前提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就汉字乃至中国文化的变革而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几千年的文化宝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对传统文化进行某些变革,但是变革的目的不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化,而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尽管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物(比如电脑)”来实现发展,但是这个“物”并不能代替文化本身。“物”只是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凭借,而不是文化发展的目的;文化发展只有回归到文化本身,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冲破“物”的束缚,实现文化自身的“更新换代”。

    再次回到电脑这个话题。毫无疑问,作为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电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进而对文化发展造成影响,我们有必要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相关研究人员有必要对此进行专门研究,从技术上有所克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09: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