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点拨:这是一种转换法。
2、(08扬州市)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 音调 空气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控制琴弦的长度,就改变了琴弦的发声频率,改变了音调;我们的耳朵与琴弦之间是空气,所以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3、(哈尔滨2008年)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
答案:钢琴振动 空气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4、(07重庆市)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答案:振动 空气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考点2声音的特性
考点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000Hz。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探究
例3(08四川自贡市)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解析:由于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不同这指的就是音色。
答案:音色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
例4(08年湖北宜昌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音色这个声音的特性。
考点应用
5、(2008年上海市)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答案:B
点拨:这里的高音、低音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是音调。
6、(08徐州)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答案:B
点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指的是音色。
7、(07盐城市)如右图,小华一听就知道是谁唱的歌,是因为不同歌唱家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 频率 C响度 D 音色
答案:D
点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指的是音色。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归纳
1、噪声等级与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考点探究
例5(四川省乐山市2008年)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C
点拨: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不能减弱噪声。
例6(淄博市2008年)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答案:B
点拨: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播声音的,棉线是固体,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考点应用
9、(08湖北宜昌)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A
点拨:教室内保持安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0、(厦门市2007年)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答案:B
点拨:铺设“海绵”沥青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安装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2007年常德市)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C
点拨:清除城市垃圾,只是为了保持环境整洁,不能减弱噪声。
教学案例(二)[知能整体提升]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重点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000Hz。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题型探究
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题1:(07济宁市).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不能传声。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针对练习1:(08苏州市)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答案:A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题型二:声音的特性
例题2:(08江西省)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解析:甲在发声同时我们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认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即音色不同,因此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
答案:振动 液体 音色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针对练习3:(08福州市)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三者皆有
答案:B
点拨: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而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的这个特性即是音色。
针对练习4:(07大连)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答案:A
点拨:听不到说明声音小,指的是响度。
考点方法总结
对于声音的知识难度不大,只要熟记,做起题来就能得心应手。以下知识需要熟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000Hz。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3、噪声等级与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课后巩固提高]
考点分布 基础过关 能力达标 思维创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3、4、 6、9、10 13、14
乐音的特性 2、5、8 11、12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7
综合练习
1、(南充市2008年)夏秋时节来到田野里,耳边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和蛙鸣.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我们根据 能分辨出鸟叫和蛙鸣。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乐音的特性
【答案】振动 音色
2、(聊城市2008年)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乐音的特性
【答案】音色
3、(广安市2008年)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乐音的特性
【答案】声波 音调
4、(07重庆市)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答案】振动 空气
5、(大连)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