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2 11:53:58
|
只看该作者
二、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幼儿园本身就十分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然而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孩子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虽然增强了,可由于小学不同的生活模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解决简单的问题等。孩子到小学后,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如身体不舒服了,或不会与新同学相处了等等。要使他们适应那里的新生活,首先要加强孩子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曾经听一位小学老师说过关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事情,很多小朋友由于在
幼儿园里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告诉老师一声,上了小学以后,他们就把这个习惯带进了学校。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下课了,小朋友会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我要去小便。”“老师,我想喝水。”“老师,我能不能到操场上玩一会儿?”等等。听了这位老师的讲述,我深刻地体会入学前加强对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内容较广,包含了生活的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等等。那么怎样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呢?结合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先是教会幼儿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收拾文具,怎样做值日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我们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评一评谁整理书包时速度能得第一,谁的书包里最整洁,谁的值日生做得最出色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交际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际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据小学的老师讲,下课后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没人跟自己玩、怕受人欺负等问题。因而老师应特别注重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
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不与小伙伴追逐斗殴等等;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是,愿意给人于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遇到困难时敢于想老师请教,身体不适时能主动找老师帮忙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际能力。
3、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小学刚开学的一段日子,总会出现这种现象:上课时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控制不住要小便,这样一个去了厕所,就会“带动”一大批小朋友去小便,使老师无法正常上课,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非常注重加强孩子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如让孩子知道小学生上课时应遵守的规则和注意的事项。然而,幼儿毕竟是幼儿,他们的认知还依赖于生动的形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具体的活动。我们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方法组织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下课后要先去上厕所再玩,上课时不可以随便小便等问题。如在区域活动中和孩子玩“我是小学生”的游戏。让老师来当小学老师,孩子当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告诉学生不可以随便去小便,要专心听老师讲课,下课后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提醒学生去小便。在第一次游戏时“小学老师”要把主要规则讲清楚,然后有个别幼儿当“老师”,教师则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当小学生。并故意做一些不合理的事,观察幼儿是如何处理的。如上课的时候说“老师,我想去小便。”下了课问老师:“我可不可以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如果这位小老师已经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就可以让他来带动其他小朋友玩这个游戏了。这样通过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知道了小学生是怎样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的,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