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1 06:49:00
|
只看该作者
一、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
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列表”的策略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如下的表格:
能否从表中顺利找出“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并灵活借助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是比较关键的。如果这个数量关系找不出或者不能灵活运用,即使掌握了列表的策略又有何用?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例2时,如果学生对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理解,即使画出图也无从解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服务。
二、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起安排了六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转化。我认为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这一意识不仅仅表现这一单元中,而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列表、画图、一一列举比较常用,倒推、替换和假设的应用相对较少,而转化可以说是应用于整个数学学习中。当学习了某个策略以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运用策略的意识,这个引导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进一步加强,运用策略的能力才会增强。
运用策略的意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这一单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策略。例如解决一般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这是画图策略的运用;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把一些未知量看作单位“1”,例如解决“一个长方形的边长增加10%,面积增加百分之几?”时,将边长用单位“1”表示,这是假设策略的应用;而对于一些找规律的问题,则可以运用列举的策略进行解决,等等。因此,可以说策略随处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逐渐增强。
三、重视策略的合理选择
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就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结构的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建立解决问题模型的过程,要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首先要理解实际问题的特点。
例如,教学“替换”的策略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尝
试的过程中发现:两种量不同,不能简单运用以前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这类问题的结构:已知两种量的倍数关系(包括差数关系)以及两种量的和(差),这时可以根据倍数关系将一种量替换成另一种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类问题的结构特点。在练习时,让学生将问题与例题进行比较,进一步感知这种问题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比较中理解这类问题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特点,合理地选择相应的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