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2:4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也能给学生构建起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语文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语文探索的视野。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快捷方便多量地阅读,满足新课程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它使教师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就不仅仅是静静地捧着课本学习,而可以面对生动的场景有所悟。可以进行生动的模拟表演有所得……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能优化教学过程;如果科学合理地应用,更能使每一堂课如虎添翼,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能使人的记忆力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这样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运用这些多媒体导入,可以有效展开教学,在教师讲解判断问答题时,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来对学生操作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得到的不再是的“对”,而是一张笑脸,富有情感的惊叹声, “哦,祝贺你。你答对喽”,或者可以是漫天的气球、鲜花,也可以有电脑博士的奖励等,这些的鼓励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电脑可以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比如说一个泄气的声音,这就可以告诉学生:你错了.孩子。这样,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也不是特别的沮丧,也可以激起再次学习的愿望。
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人物形象特征。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器官,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孙犁的《芦花荡》时,首先将该文的作者孙犁的有关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在文学上的地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白洋淀的照片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分析课文时,可以在电脑屏幕上一一展现白洋淀如诗如画的水景、人民英勇抗击日寇、人民今昔生活情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与密度增加,学习情绪由此高涨。
   二、 巧用多媒体技术  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并不完善。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样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 如《斑羚飞渡》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斑羚成功飞渡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斑羚起跳时间的先后、跳跃幅度的控制、跳跃技巧、对接时机巧妙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这样,难点不攻自破,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悟知识,同时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教学写景的古诗时,我采用先朗读,再讲解,然后播放配有音乐的课件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感知诗歌所表现的优美意境。最后要求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出来。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又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充满童趣,又和平时的生活紧密相连,而学生对课文情境的体验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将课文中的一些在平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学生在享受文、图、声、像的同时,自然而然进入到课文当中,真切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快捷方便多量地阅读,满足新课程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把桂林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但对学生来说,很少有人到过桂林,缺少对桂林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去理解桂林的奇丽美景,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上网搜集一些有关桂林的图片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相结合,制作成课件来再现桂林。课堂上,学生通过课件观看桂林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文字的介绍,加深对桂林的认识。接下来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喜欢桂林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桂林再次亲密接触,感受桂林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突破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投入课文,研读文本。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和感知的作用, 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势,能收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加教学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交互传递、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电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