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家长,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常常带女儿到书城,去感受阅读的气氛。一是给自己充电,二是对书籍的真诚来感染孩子,从而使自己喜欢阅读。我和女儿各拿自己喜欢的书读起来,一本周益民的《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从前言到最后一篇访谈认真读了一遍,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一群点灯的人深深感动了。他们一路走,一路摸索,为要去寻找一盏灯,并把这灯挂在每间教室的门口,让所有望着它的孩子,在早晨长大。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去点亮一盏盏灯: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些问题不也正是我自己一直在探寻的吗?
周益民从小就是一个儿童文学爱好者,若干年后,他又把儿童文学带到了讲台上。作者的目标是: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文学成文童年之义恒久可能。让童年更美好,让童年在文学阅读中成长,提高教师的认同感与阅读修养,真正的阅读者本身就是阅读的带领,发自内心的阅读,才会感染孩子。
如何督促、如何指导、如何交流、如何结合课文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何为,我们如何指导,学生一步步实现阅读目标,同老师的尝试或许给我们许多启迪和深思。他让那个原本并不风趣,而且缺少感动的讲台,变成了一个合乎儿童年龄趣味的,又充满文学气味的讲台。 李吉林老师说,教师也是播种者,“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上”。周益民老师所播撒的这“金色的种子”也许就是文学吧。
文学与童年几乎构成了同义语,儿童其实生活在自己构想的童话世界中,而并非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文学使人的精神提升,文学成为人类生存的一部分。正因为文学有如此的意义,尽管身处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为此他们积极地推进班级读书会,精心策划每一场作家见面会,郑重地把文学邀至课堂。在《逆风的碟》中,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精神的种子,在《白色的贝壳》中,他带着孩子去寻找那正在拥有的和已经失落的,在《小王子》中,他激活了忠诚、责任、归属的爱、渴求伟大的事物这些儿童内在的本性。……总之,周老师的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在课堂之上与孩子共同阅读,引导孩子读得深一点,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周老师为做一个儿童阅读的推广人而努力着。
看了这本书后,我选几本适合大班的孩子,在开学后与我的孩子们一起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