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手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7:0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这一便捷的通讯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一天,我班胡玄东小朋友带来了一部爸爸不用的旧手机,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怎样用手机?” “手机有哪些牌子?”“手机有什么功能?”……手机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纲要》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幼儿的合理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我选择本活动,一方面让幼儿通过自身实践、直接体验获取信息;一方面将幼儿对手机零散的经验加以梳理、提升。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机的构造和功能,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记录。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观察家长的手机,搜集手机模型。
2、手机城:摆放各款玩具手机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手机展览城引题。
1、师:“小朋友,那边怎么这么热闹呀?哦原来那里正在进行手机展览呢!我们快去看一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手机吧!
2、幼儿自由参观。
二、了解手机的构造
观看手机的基本构造图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手机展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手机是什么样的?(有滑盖手机、直板手机、翻盖手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手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这一款手机是什么样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翻盖手机,你们家谁有翻盖手机手机的?(播放课件欣赏各种款式的手机)小结:工人叔叔真聪明设计出了翻盖手机、划盖手机、直板手机、旋转手机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手机,真了不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手机上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手机图)
幼:手机上面有数字、符号、按钮。
幼:有个会亮的屏幕。
师:手机的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键盘,有功能键、数字键等,手机里还藏着秘密呢?唉,你们看手机后面还能打开呢!你们知道这一块是什么呀?
幼:电池
师:里面还有一张小小的什么呀?小朋友真聪明,这是电话卡,手机要有电和电话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三、了解手机的功能。
师:你们在家有没有玩过爸爸**的手机呢?你××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
幼:我××的手机可以打电话、发信息、听歌、拍照、玩游戏、上网……
幼:我爸爸的手机可以上网,**的手机没有这个本领,但是可以看电影听好听的歌曲。
师:手机有各种各样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当小记者,采访一下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好吗?
四、学当小记者
1、采访内容
师:你们想向客人老师提一些什么问题呢?谁先来试一试
幼:客人老师你的手机有哪些本领?还可以怎么问?
2、教师介绍采访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调查表,上面有个很多的图片,你们认识吗?
幼:电话的图片是说用来打电话的,照相机的图片表示拍照……
幼:信封是表示发短信,钟是表示闹钟……
师:大家真聪明,知道得真多!你们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如果有这种本领的就在图下打a,没有就打×,如果客人老师的手机还有新的本领,小朋友可以用你看的懂的图画画在下面,如果不会画可以请客人老师帮忙。
3、幼儿每人找一位老师进行采访记录。
师: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个客人老师
4、集中交流讨论:
师:现在请小记者们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你们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些什么本领?哪些本领是没有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7:07:59 | 只看该作者
五、情境表演
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一般手机都有照相、发短信、听音乐、计算机等本领,但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手机呢还可以上网、发送图片、写字等本领。手机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今天老师请来了手机大王,你们想不想和他玩一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把他请出来。你们想玩什么?
幼:打电话
师:你想给谁打电话?你知道电话号码吗?先拔电话号码然后拔通话键。(教师示范)
幼:拍照(集体幼儿摆造型)
幼:听音乐
幼:对不起,没电了,再见。
师总结:如果将来小朋友能设计一部不需要充电的手机那就更好了,手机还有更多的新本领等着我们去发明呢?你们有信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02: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