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把握



李正西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正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做出选择,必须作明确的回答。



文章开篇就以历史发展的高度,气势磅礴、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论点。为了反复说明“拿出雄健的精神”冲破险阻这个论点,文章引譬连类,用长江大河的流动,说明历史发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又极富说服力。用旅途生活经验来说明冲破崎岖险路会产生“妙趣横生”的享受,生动贴切而又极富感染力。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选自《现代散文名作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主旨



首先,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篇不足千字的小杂文,通过长江、黄河等生动的比喻,将历史艰难的历程形象地描述出来,鼓舞人心,富有哲理。



二、结构



归纳各段大意。大声朗读的效果更好,因为这篇课文给人气势磅礴之感,从朗读中更能体会到其坚定、勇往直前的信念。



段意:



⑴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⑵民族进程如同长江大河奔流的过程。



⑶人生之路如同旅行的过程。



⑷中华民族的史路。



⑸以扬子江、黄河的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板书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总:1.总领全文,摆示主旨



分:2.长江大河:时而宽阔——民族进程

                 时而逼狭



3.旅行:    坦荡平原——人生之路

             崎岖险路



4.民族史路——壮美趣味——雄健精神



总:5.扬子江、黄河——民族精神

      艰难的国运:时代性——现在

                  艰难性——艰难险阻

      雄健的国民:无畏——高唱、悲壮、走过

                  乐观——最有趣味



三、链接



(1)关于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2)教学建议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是理解课文内容十分必要的环节,教师应在课上作简明扼要的交待,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作者提倡的雄健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接触文章主旨。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运用比喻说理的好处,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段话,用纯议论的笔法阐发课文所讲的道理,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通篇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使读者由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受到启迪与感染。文中比喻较多,教学时应避免将一些名词、修辞概念生硬地教给学生,最好举几个有助于把握文章、了解比喻用法的例子,多让学生自己阐发,造句。一篇不足千字的小杂文,却将历史艰难的历程通过长江、黄河等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出来,鼓舞人心,富有哲理。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自主学习方案



公安县自强初级中学 余良善



一、整体感悟



1.查阅资料(课文注释及历史课本),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扼要介绍作者李大钊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当时“艰难的国运”。



2.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3.默读课文,根据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事实,学生交流对国运“艰难”和“雄健”精神的理解。教师选取一二,简要评点。



4.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一句歌词,正好能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你能找出来吗?



二、朗读体味



1.如果你要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当时的艰难处境和国民的雄健精神时,你会怎么读标题?请标出重读词语,然后用凝重的语气来读。



2.如果要鼓励国人坚强勇敢,战胜困难,哪一个关键词要读出强调重音?



3.请同学们用刚才读标题的感觉,以慷慨激昂的语气自由地朗读课文。



4.用主持人朗诵串词的口吻,男女声逐段交替朗诵。



5.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段话,朗诵给大家听。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6.交流读后的体味和感受:



①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两个短语归纳出来。



②文中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请同学们根据喻体说出本体。



长江大河——



曲折回环,崎岖险峻——



穿沙漠,过三峡——



洪流滚滚,一泻万里——



你能举一个为例,说说这些比喻妙在哪里吗?



③“……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作者在这里强调了一个“趣”字,你体验过这样的“趣味”吗?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趣”?你可以用“……之趣”的句式来说话。



④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是想说“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你能结合全文,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这是一个对全文的总结性问题,对学生而言,可能有些难度,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只要能基本符合文章主旨即应肯定。)



三、拓展延伸



1.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关涉到每一个个人,你能够根据国、家、人的关系,说出一两句名言警语,或者写出一两句意味深长的句子吗?



2.今天的中国,国运昌盛,作为一个国民,我们还应当怎样做?



3.在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作为作业。



①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②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 蒋菡



1.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教案选登(成都石室联合中学  蒋菡;指导教师 江东)



[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不大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



[教学建议]



教学理念



1.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宜注意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宜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而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



3.最好让学生先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吗?



那么大家知道是谁最早将共产主义理论引进到我们中国来的呢?——李大钊。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有谁知道一些关于李大钊的情况吗?



教师补充: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在1923年写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初读积累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逼狭(xiá)      崎岖(qíqū)     阻抑(yì)



2.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狭窄。  (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挡、抑制。  (4)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5)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三)再读探究



1.题目与内容: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两个词分别蕴涵哪两层含义。



艰难: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雄健: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2.语言与写法



(1)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比喻说理。长江黄河过沙漠、山峡→国民在艰难境界情况里的精神等等。



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再找出文中还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向前发展。



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这些比喻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2)语言品读



a.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b.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整体与局部



(1)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不能调换,它们有因果关系:艰难的国运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骑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唯有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3)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快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4)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中华民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观。适逢其会,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千载不遇的好时机。具有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为了建造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就会满怀豪情,在奇绝壮绝的斗争中获得“壮美的趣味”。



(四)品味朗读



四组读一至四节,全班齐读第五节,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六)归纳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雄健的精神: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3.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4.专家点评



这篇设计遵循了教参中教学建议的三个原则: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对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教师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再由教师补充介绍,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天津市教研室 伊道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07: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