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堂堂清及答案课课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5: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堂堂清及答案课课练习题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中学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命题人:刘青权  审题人:王志远  命题单位: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
A、毛泽东                                      B、斯大林
C、尼赫鲁                                      D、周恩来
2、最早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不包括                           (     )
A、印度尼西亚                                  B、印度
C、缅甸                                        D、中国
3、万隆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它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推动
C、与会各国间存在着矛盾分歧           D、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民的共同愿望
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材料分析题
        2005年4月24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次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再度造访旧地时,北京外交界的观察家评价“中国外交正处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最佳时期”。
   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中国外交正处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最佳时期”,请你对比,鸦片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的重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2、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你有何感想?

三、分析探究题:
         近代的中国是屈辱的外交,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却取得了可喜的外交成就,说明我国的外交逐步走向成熟,请用表格归纳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C
二、1、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如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新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的。如新中国成立后,港澳的回归,中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
        2、弱国无外交,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以独立、富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

        时    间        事          件
1952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        周恩来与印、缅总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5:17:19 | 只看该作者
     下载方法: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或立即注册后,点击下面的附件使用迅雷等工具,或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rar (12.25 KB, 下载次数: 3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09: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