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6 07:17:00
|
只看该作者
在模仿的大树上嫁接探究嫩芽
事实表明,大多数教师还不太能适应另起炉灶、推掉重来式的教学改革,改革对教师而言更多地意味着对传统的改造、改进甚至微调。
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有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课改以来,对以“模仿+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的批评可谓铺天盖地,其中引起教师广泛共鸣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模仿式的学习方式直接指向结果,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致学习被简化成无需动脑也无从动脑的输入接受、刺激反应。学习者往往没时间,也没有意识对所学新知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知识大都体现为零散的碎片。
二是训练式的学习方式不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常常体现为一厢情愿的生拉硬拽、强灌硬塞。被训练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付出了身心受损的代价。
三是真正的数学学习除了知识的积累外,还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模仿+训练”式的学习方式是只顾其一,不及其余。
针对传统教学的弱点,融合“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理念的做法,笔者认为,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词:
参与。在讲解、传授之前注意用情境、设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体验。在讲解、示范时注意细化甚至重复演示步骤,必要时让所有学生边模仿边亲手操作,以获得体悟。
主动。允许学生随时发问,并给予及时解答。
结构。在一定量的模仿、训练后要进行提升与数学化,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相连,成为学生数学结构的一部分。
思想。提供与新知识相关的数学史料,与学生一起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
训练。有研究表明,讲解、提示在学生准确率达到80%以前是有效的,过了这个百分点就要通过练习与训练来实现了。在进行训练时,我们不光要注意题材的新鲜、有趣,题型的新颖、活泼,题目内容、难度的多变,还要注意一定量的练习。练习量是很讲究的,练习少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不到火候,就无法熟能生巧,给后续学习埋下了障碍。相反,练习过了,解题蜕变成简单的回忆与模仿,这时“熟”就生“懒”了。(作者为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