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数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同步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1: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资料 《5.3.2 命题、定理、证明》同步测试(第1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审校: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熊猫没有翅膀.                D.连接A、B两点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命题的概念.
答案:D.
解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而四个选项,只有选项D不是判断性的语句,因此选项D不是命题.
2.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    ).
A.两个角是同一个角     B.两个角是余角    C.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D.两个角相等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命题的概念与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题设和结论的意义回答,也可先将已知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作回答. “同角的余角相等”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余)角相等”.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对顶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内错角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真、假命题的概念与判断.
答案:A.
解析:判断真、假命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课本相关内容.例如,对顶角相等是对顶角的性质,它是正确的,因此它是真命题,而B、C、D都应该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因此选项B、C、D是假命题,故答案应选A.
二、填空题
4.把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命题的概念和结构.
答案:“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清上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然后再斟酌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表述.
5.命题“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的题设是                ,结论是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命题的概念与结构.
答案: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解析:尝试将给定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是解答这类题的常用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6.以下四个命题:①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为;②若不小于零,则一定是正数;③若,则;④,则.其中假命题是          (填写假命题的序号).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真、假命题的概念和举反例的能力.
答案:①②③.
解析:④是等式的性质,是真命题.①是假命题,因为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锐角或直角.②是假命题,因为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0.③是假命题,因为,可能,也可能,故答案应填①②③.
三、解答题
7.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同角的补角相等;
(2)在同一个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定相交.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概念和结构.
答案:(1)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题设: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结论: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解析: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善于分辨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命题.
8.阅读后解答: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命题中的位置恰好对调,我们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1)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                  .它是     命题(填“真”或“假”),逆命题的题设是:,结论是:.
(2)请你自己写一组互逆的命题,要求两个命题都是真命题.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命题的概念和构成,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
答案:(1)“若,则”;假;
(2)答案不唯一,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理解命题的概念与结构,善于分辨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1:07:30 | 只看该作者
《5.3.2 命题、定理、证明》同步测试(第2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审校: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B.假命题不是命题
C.每个命题都有结论部分               D.有些命题是错误的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定理、命题的概念.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只要根据定理、命题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命题包括真命题和假命题,定理是正确性经过推理证实的命题.每个命题都有题设与结论两部分组成.据此可以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B.
2.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AB=CD,CD=EF,∴AB=EF          B.∵,∴
C.∵,∴        D.∵AB⊥EF,EF⊥CD,∴AB⊥CD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相关知识、性质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答案:B.
解析:选项A、B正确,根据是“等量代换”;选项C正确,根据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是平行公理的推论;由选项D的题设“AB⊥EF,EF⊥CD”可以推断得到“AB∥CD”,即得到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而不是“AB⊥CD”,因此选项D错误.
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作证明命题“若,则”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假命题的概念与判断方法,以及举反例的能力.
答案:A.
解析:反例即是满足命题条件,而使命题结论不成立的例子.本题举反例,只要使满足,且即可.在题目所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故答案应选A.
二、填空题
4.下列关于“证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①证明是一种命题;②证明是一种定理;③证明是一种推理过程;④证明就是举例说明.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定理和证明的定义等相关概念.
答案:③.
解析:“对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叫做证明,据此,可以选择给出的正确说法.
5.我们知道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请你给出假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的一个反例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举反例的能力和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答案:答案不唯一,比如:一个锐角是,一个钝角是,它们的和为,不是平角.
解析:寻找反例的重点是用逆向思维,寻找那些符合命题题设,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
6.在下列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
如图,∠1=,∠2=,求证:
证明:∵∠1=(已知),
∴∠3=∠1=(_______________).
又∵∠2=(已知).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对推理过程步步有据的理解.
答案:对顶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析:填写理由,要分析清楚由什么条件,推出什么结论,然后对照所学的定义、定理或基本事实注明根据.
三、解答题
7.我们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你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是一种说明方法.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图:在三角形ABC的边BC上任取一点D,过点D作DE平行于AB,交AC于E点,过点D作DF平行于AC,交AB于F点.
(2)利用(1)所作的图形填空:
∵DE∥AB,
∴∠A=∠DEC,∠B=∠E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 ∵DF∥AC,
∴∠DEC=∠ED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F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DF(等量代换).
∴∠A+∠B+∠C=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平行线判定的应用,以及对推理过程步步有据的理解.
答案:(1)如图所示: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DF +∠EDC +∠FDB.
解析:本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准确地画出图形,然后再结合图形和已给的推理步骤,填写每一步推理的理由.
8.已知命题“若,则”.
(1)此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
(2)若交换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写出这个新命题,并判断这个新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命题和真、假命题的概念,举反例判定一个假命题的方法等.
答案:(1)假命题.反例:取,则满足,但;(2)新命题:若,则.此命题为假命题.反例:取,则满足,但
解析:要判断命题“若,则”和“若,则”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实数的相关知识,如实数的大小比较和乘方运算.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首先要分清已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举反例,关键要寻求符合命题题设,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6 05: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