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9 10:58:39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提要: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用尝试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导语谈及学生刚刚学过的镶嵌,除了从感官上给我们以美的感觉外,它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还可以解决其他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然后出示本节的引例,在引入时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用尝试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导语谈及学生刚刚学过的镶嵌,除了从感官上给我们以美的感觉外,它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还可以解决其他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然后出示本节的引例,在引入时考虑到出于对书上章前图中的例题并非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考虑,我大胆整合教材,将原题换成一个更易于学生理解、所涉及的数值更简单的“购买文化用品”的例题。
出于提高学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的目的,教学中让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于问题的设计呈阶梯状,学生均按我预设的效果做出了很好的回答,于是大家的情绪很高,一些不敢举手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但是在找书上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描述性说明存在什么问题时,学生们的表现有些让我感到吃惊了:有一位同学提到了对两个未知数的理解,我给予了她充分的肯定,这个问题提的很有针对性;“老师,x乘以y等于一个值,它满足书上的两个条件,但它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我在备课时曾经考虑到这个问题,要不要把它作在课件中,犹豫再三,我认为这个知识点不在本节的目标之内,如果学生在探究时能发现更好,若没有发现,以后还有机会,但学生现在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马上给予引导“这个问题发现的很好,但是我们目前的水平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留着以后处理。老师现在把这个式子进行一下修改”,(板书)x?x+y=2,然后让大家判断,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学生齐答:不是,因为化简后出现二次了。我又一次体验了由学生的成功给教师带来的快乐,这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的活力,试想你在进行“填鸭式”教育,我想那时老师应该更多的是气愤:“都说了三遍了,还记不住,未知数不能乘在一起……”。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还课堂一个真实的面目”,尤其是大型公开课、比赛课等,大家在互相“攀比”,看谁的内容花样多,看谁的课件精彩,看谁煽情到位,看谁用了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小组讨论、上台表演、知识竞赛……却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不仅仅是几位评委,结果在热闹之后学生学到的知识很不扎实,记得上次在包头讲《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我抽到的是最后一节,结果学生连有序数对都搞不懂,这当然不是为自己的课找理由,给别的老师点眼药,这确实是存在的一种现状:听完公开课的学生回到班级后,老师还要再讲一遍,因此,踏踏实实把课讲好,让学生们学会,“还课堂一个真实的面目”。
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一位同学在找“x+3y=16”的解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x=1,x=2,x=3,…”我问:“这样好找吗?”生答:“不好找”(有分数,不符题意)问:“有没有好办法?”(思考片刻)生答:“从y开始,y=1,y=2,y=3…”,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在找正整数解时的一个技巧,通过简单的师生对话,能够把问题分析的这么到位,我是打心底为学生们喝彩,但出于对时间的考虑,我没有在课堂上把这个个例拿出来,只是提到让学生们在下去之后和那位同学交流。
在本节课中,有几点处理不太好的地方: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面向全体原则”“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虽然在整个设计中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是,本节课受场地等其他方面的影响,我未能较多地与学生们交流,在个别辅导时的指导不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