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心学校  孙大进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时代的发展对数学的学习和教育已经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新教材实验的推广,数学的学与教都发生了新的变革。



总的来说,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验了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了“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然而,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尤其是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任何一个版本的新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的学生和教师。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新教材,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便成为每个中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为此,在三年来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本人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也不妨在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目前,在农村初中学生中,由于受到“打工潮”和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有的学校甚至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心思学习。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的现象比较普遍,其结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导致不少学生因“从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的做法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改变教学情境,使它与当地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一、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中位数与众数”中以这样一幅情境引入新课。)



某公司的月工资如下:



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杂工

月工资/

6000

4000

1700

1300

1100

1100

1100

500



(以下为卡通图文情境)



经理说:我公司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20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

应聘者:这个公司员工工资到底怎样呢?



尽管教材中的这个情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对于我们这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来说,多数没有到过大城市、社会知识较少,更谈不上什么社会经验,单就书上的情境还是难以吸引学生足够的注意力。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将教材中的情境进行了适当调整,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小明是我校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于是南下到广东某市打工。当他路过一家公司门前时看到了这么一则招工广告:“我公司由于业务扩展,急需向社会招聘员工一名,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速来面谈。”看完这则广告后,小明非常动心。于是他找到该公司负责人,经过简短面谈后与该公司签定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可一个月后,小明仅领到500元的工资。小明感到很吃惊,随后他又了解周围员工的工资情况,竟没有一个人工资达到2000元的。他非常愤怒,认定该公司恶意发布虚假广告。便以公司发布虚假广告招聘员工为由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请问:小明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故事刚一讲完,全班同学便议论纷纷,有的说:“小明肯定赢。”有的说:“不一定。”……




我问:“为什么呢?”出示教材中“公司本月员工工资表”,之后留出5分钟时间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于是全班同学都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5分钟后,各组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小明输定了!因为通过计算,该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正好是2000元。



最后,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小明,认真分析一下小明因被“蒙骗”而决定打一场没意义的官司的原因。



有人说:“小明考虑问题不周到,被诱惑人的高工资冲昏了头脑。”




有人说:“小明缺少社会经验,冒然行事。”



……



经过一翻讨论后,我向他们揭示了小明“受骗”的本质原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进而向他们讲解算术平均数的优点和缺点,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讨中来,并且通过合作解决了问题。这不仅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中关于数轴的问题)



关于数轴的引入,我将情境调整为:



我校门前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乡村公路,校门处记为0,向南(三道沟)走一米记为+1,向北(火车站)走一米记为-1,放学后,小明、小颖、小丽三位同学回家,小明向南走了3,小颖向北走了5,小丽要等她的哥哥,还站在校门前。请在数轴上标出他们三位同学现在的位置。



由于放学回家是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问题,都迅速标出了小明、小颖、小丽三个同学的位置。为进一步讲解数轴的相关知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例 (一元一次方程中关于打折销售的问题)



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正好赶上县城里几乎所有的品牌服装店都在搞打折销售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好一元一次方程,本人便利用这个机会开展了一次活动。课前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分组到县城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有一组同学的调查结果是:有一件“劲霸男装”,标价498元,7折销售,这件衣服的进价是238元。于是我便以此数据为依据出了一道应用题:



某件服装标价498元,以7折销售后仍然获利110.6元,求该服装的进价是多少元?



提示:利润=销售价-成本



由于课前各组同学都进行了社会调查,同学们很快找出了该题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当然也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后我又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出一道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分析该题的目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解题过程等。于是各组同学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后:设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花样百出。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了视野,还让他们认清了商店里所谓的“亏本处理”、“跳楼大甩卖”等现象的本质。



四、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在上这节内容时,针对当地实际,我将教学情境改为:王华是我校初三毕业生,他毕业时正遇上我乡“者干”有一个渔塘要承包出来,王华的父母有意承包。经过初步了解,渔塘主称塘中有约5万条鱼。王华的父亲表示怀疑,回家找王华商量,结果王华经过周密计划,找到了估计渔塘中鱼的质量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



有人说:“竭泽而鱼”,抽干塘中水,派人下塘查点.”



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至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劳民伤鱼



又有人说:先抓一网鱼,假如有500,这批鱼做一个记号后放回,过一段时间后,再抓一网,假如共400,其中有记号的20:设池中有鱼x,有记号的鱼占的比例为: 500/x ,从第二网看这个比例是: 20/400,



于是有:




近一步思考:



假如以上数据是经过实际调查得到的准确数据,那么在商谈中,渔场主问:如非10000,10000元可否?



多数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可以!



我问:“为什么?请同学们继续讨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一万元几乎是非赔不可的,因为这是一个估计值,非实际值。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了用模拟实验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分析当地学生的特点,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20: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