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生为本,抓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吴春燕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集动手与动脑、应用与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应该是课堂设计的主要目标。带着这种目标,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思考愿与大家交流。



  一、以趣激学──寓教于乐,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度地引入游戏,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不经过刻苦练习不可能获得高超的本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许多名词术语和理论,以及鼠标练习、指法练习等连不少成年人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让小学生学习理论、练习指法的话,他们一会儿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是强迫学生练习,则更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孩子爱好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独具的交互性和展示媒体的多样性,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譬如,我们可利用“纸牌”、“扫雷”等游戏练鼠标,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小青蛙过河”等游戏让学生练打字速度,利用“共创动画”等培养学生组织声画素材的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当然我们还可通过比一比谁的成绩最好等活动,让他们从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取学习的动力。这样枯燥的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主体尝试──任务驱动,自主实践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一些学习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而获得。尤其是计算机具有反馈功能,这就给学生的尝试探索性学习更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趣味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有目的的任务驱动之下,通过独立的探索活动去“发现”新知,并建立相应的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画笔”软件提供了一个在电脑上画画的友好环境,而且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我没有采取传统讲解法,而是先呈现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组成,再让学生结合教材自己尝试操作,在画图形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画图技巧。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层任务──自己设计一张贺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探索,创新领悟。当我看到学生的作品时,感到由衷的惊喜和欣慰,说实在的,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学生竟然自己学得这么透,这么深,这比以往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操作的效果要好上百倍!主体尝试真正做到了减负、高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三、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吃饱”。



  (一)教学对象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则并不大。因此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首先通过摸底考查(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和考试(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将每班的学生都分成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的学生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一组,B组的学生则是属于操作水平很差的一部分,C组的学生则是有特殊兴趣爱好的一组。这样呢,我就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的指导和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用一句俗话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插入表格”一课时,A组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操作,还可以对表格进行修饰美化,对B、C组的学生则重点在于基本的操作,对其他的则不作过高的要求。这样,就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内容的不同针对性。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A、B、C三组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时都统一要求,统一教学。因为这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差异不大。时间分配大概在1/4的时间。然后对B组学生布置练习任务,对A、C两组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内容的教学,教学完成后布置相应的练习内容。时间分配大概也在1/4的时间,然后再对B组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内容的教学,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时间大概也是1/4的时间。最后,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辅导,如介绍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



  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四)教学评价分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伙伴教学”──合作互助,共同提高



  如何解决好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其实,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资源,我们有理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这种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协助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3-18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能开信息技术课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0: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