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永丰中心校 孙大武
一、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阅读到了相当的程度以后,读的能力自然会转化为写的本领。叶老先生也曾很精辟地指出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什么例子呢?其中自然是包括写文章了。
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历来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亲睐和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服务于阅读教学的需要,如深化对文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等;另一方面,阅读过程本身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生活的间接经验,从而为学生习作提供相对鲜活的材料;此外,阅读文本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把诸如习作技巧,写作方法等传递给学生,至于情感的熏陶、品质的修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目下来说,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中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续写,如《穷人》一文,要求写一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二是改写,如把高鼎的《村居》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三是仿写,如三年级上册第14课《“东方之珠”》书后练习4: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这几种方式或着眼于形式或着眼于内容,都很好地运用了学生的阅读成果。
就小学生习作来说,能否写出有具体内容的文章,往往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相关鲜活的生活体验,是否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事实情况是,我们太多的小学生过早远离了新鲜有趣的童年,生活在学校、家庭,或者是宿舍的直线上,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实在是太少。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大量阅读课上间接形成的生活积累、情感,若干喷薄欲出的话语,丰富多彩的章法技巧却被相对闲置,即便是如前所述的续、改、仿三法,也大多成了阅读课的所谓“深化”和“延伸”,较少从专门的角度来思考阅读课上的生活积累对于小学生作文的现实意义。这样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小学生单一生活的丰富化,对于改变小学生习作教学缺“米”少“水”的现状有很大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的关注与思考,从而丰富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此外,习作教学中对于阅读成果的运用在理解和行动上都显得过于单一,突出表现在对课外阅读资源的漠视,这与当前蔚然成风的课外阅读风气是不相称的。“阅读的痕迹”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时的批注上,适当以作文的方式出现也许更加有意义。
发扬读写结合的传统,丰富读写结合的方法,开拓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新天地,这是笔者呼吁重视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