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阅读教学走出迷惘的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阅读教学目的重新审视

重庆石柱县河嘴小学 钟发全 重庆万州百安移民小学 张朝全



【回顾】阅读教学的迷惘——忽略了教学目的



很久以来,教师们就已经感觉到了阅读教学的低效。经过几轮阅读教学改革,也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到底是什么挡了阅读教学改革的道?审视无数阅读教学的教案设计,发现对于“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和“怎样学”四个问题,几乎课课明确,教学环节似乎环环相扣,那么,阅读教学低效的根到底埋藏在哪儿呢?近来,奔走于阅读教学的课内课外,看课、听课、上课,总感觉阅读教学似乎缺少点什么。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终于明白:现今的阅读教学几乎忽略了对教学目的的深入思考和建构,以及阅读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相互混淆。即是对“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要学这些”,“为什么要这样学”的教学目的未能明确提及。可以说,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无明白教学目的的阅读教学,低效自是难免;而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的为支撑,那些目标生发的阅读教学行为毫无根基可言,又怎能让阅读教学实现高效呢?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因两者相同点都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所以稍不留神就容易将其混淆不清。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同点在于教学目的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制约、引导和评价作用;而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阅读教学决不能对教学目的进行忽略或者将其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



【检讨】忽略阅读教学目的后的影响



阅读教学目的,是对教师为什么教的阐释,是对教师高效的阅读教学行为的一种期望。当前,因受目的不明的影响,阅读教学多是盲从上阵,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教学目标残缺。



如,笔者随意性打开网站 “老百晓在线”,下载了三篇关于《种子·种子》一课的几篇设计,其中的教学目标值得深思。



例1:①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④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例2: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②积累词语。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3:①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③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上述教学目标,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在做。其实,只要联系到教学目的,便会发现其残缺之处。



第一,教学目的不明导致过多的教学目标无作为。如例1,试问那么多的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促成语言学习的又有多少呢?灯儿因油上得太满而窒塞,阅读教学目标缺少对阅读教学目的达成,再加上繁杂事物的占据和羁绊,阅读教学只能是盲从和误打误撞,又怎能使其有所作为呢?



第二,目标、目的概念含混。如例2中的陈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到底是阅读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还是需要达到的目的呢?这样的陈述在实际,多会使得阅读教学缺乏可操作性。



第三,模式化的目标反应不出阅读教学独有的目的。如例3所预设的教学目标似乎是“万金油”,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可这样的去制定,甚至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可以套用。



第四,教学目标与单元和学期目标脱节。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缺少纵横联系,孤立的目标使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独自为阵,孤军奋战,显得教学内容单薄。



第五,教学目标缺乏个性。什么是教学目的,换个角度全可解释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没有融入教师对教材独特的审慎与解读,没有融入新课标理念与对学生语文发展的整体把握这些个性化的内容,无论于阅读教学中走多少个来回,都会因缺少教师思想对思考的浇灌过程,而使阅读教学总“恼心”、“闹肚子”而趋于“贫血”的境地,使阅读教学改革始终在低处徘徊。



2、阅读教学流程盲从。



教学目的不明直接导致教学流程盲从,只是少有人感知到而已。目前的教学至少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偏差上:



⑴阅读课=理解课。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在给老师们作指导时,曾多次指出阅读教学≠理解课。如,前不久的一次公开课上,一教师教学《蝙蝠与雷达》,整个教学围绕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展开,40分钟的课堂实质就是拿阅读课的“工资”做科学课的“事”。这完全属于“得意而忘言”(崔峦语)类的阅读课,更不敢想的是众听课教师交流讨论时却得出“教得精彩”的结论。



阅读教学目的,其实就是对“语文”性质的诠释语。当前,因阅读教学目的不明而出现如下几种现象:重人文轻语文、重言语内容轻言语形式;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了解文章写法,从读中学写。长久如此,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还会把语文掏空。



⑵教室=论坛。于永正老师说:“千万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讨论课,把教室变成论坛。”讨论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策略,而在阅读教学中讨论什么,才是其关键所在。在看课、听课时发现,课堂成论坛的教学并不是借知识哺养语言,只是将文本知识进行“转手”,或改编故事,或高谈阔论,其目的就是卖弄给人看。不可理喻的是这样的课却得到人们的推崇。



为何课堂成了论坛?主要在于阅读教学目的不明。这样的课堂除了对话还是对话,除了讨论还是讨论,到头来是“吹尽狂沙”什么都不见,真当要运用语言时却是“束手无策”了。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学有所得,并不仅在于形式的翻新与多样,而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形成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些高谈阔论,那些豪言壮语,如果论不到点子上,这对达成阅读教学目的,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⑶教法、策略等继承和创新间关系混乱。如,一些字词的理解,现今虽然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不再主张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但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难想象,小学生如果对一个词语的本义没有理解,何谈在具体语境中能理解透彻?而且某一词语,教师也多因参考了教学辅导书方才知晓,为何在教学中不大胆地引导学生先查字典,却一味地强调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呢?目的不明,借道前行,难免不南辕北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重构】重视并构建确切的阅读教学目的



1、消除一个误区。



长期以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成了人们开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目前所设定的这些教学目的存在着很多的误导和误区,这皆因对听和说两项技能的习得定位不准所致。其实,听和说两项技能的形成,主渠道并不是阅读教学课堂。有资料证明,孩子自生下以后便开始了听和说的训练。一般来说,技能的习得离不开大、小环境的熏陶,而听说能力的习得更多靠的是社会大环境。听和说虽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但它们多是读写能力形成的助推剂,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现今的阅读教学中,听说训练仍是喧宾夺主,必须纠偏才行。



对几十年传统的阅读教学纠偏,一定会引发人们的争论。但现今的阅读教学,确没有让学生达成会读和会写的能力,结果才导致听说能力的失落。将阅读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读和写的训练,以此带动听说能力的训练,打破传统的误区,从“战术上”看绝对不仅仅是缩小教学目的那么简单,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训练,深信阅读教学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现“得意”与“得文”兼得。



纵观当下很多的阅读教学,其实只停留在层级较低的阶段,那就只是“披文得意”,这也是阅读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纲”举,才能“目”张,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实现由单一的“披文得意”教学目标,转向“披文得意”和“披文得文”兼得。何谓“披文得意”?何谓“披文得文”?简单的说,“披文得意”,即通过阅读教学力求让学生理解、掌握文本的思想内容;“披文得文”即通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去学习文本遣词造句、布局摩篇的写法,从而帮助学生去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者兼得,才能使阅读教学上台阶,上档次。



“披文得意”只能是阅读的基本目标,是教学的第二目的。此阶段的教学首先要跨过的是语言的门槛,通过解词、析句、分段、理篇,逐级感知作品的意义;接着经历由整体到部分、由义理到辞章的循环解释过程,从表层语义深入到内层意蕴,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即所谓读书应“由厚变薄”,又应“由薄变厚”正是这个理。“披文得文”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即教学的第一目的。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上升到这一层面,才可能真正完成阅读教学目标,达到阅读教学目的。“披文得文”是所教课文区别其它课文的个性所在,有时是单元主题,有时是本课重点。此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得文”,但只能通过适切的“得意”方能“得文”。也才可能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可能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即通过教学达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等目的。



3、一个建议:同时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除了有确切的教学目的之外,阅读教学内容的处理也非常值得关注。



现今,教师“生吃”教材的现象十分严重,长期地习惯于吃现成的教参或教案,久而久之,致使钻研教材的能力严重缺失。于是,很多的阅读教学便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等同,阅读教学几乎随文而起,随文而终”的现象。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这实际上是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的体现。



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主观上说源于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客观上来说,反应在教师对阅读内容处理的功夫上。建立阅读教学内容观,正如《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09期中有王松泉老师《论阅读教学内容》一文指出:“要顺利地进行阅读教学,就必须端正对于阅读教学内容体系的认识,明确阅读教学内容体系的要素和结构,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有无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往往影响到阅读教学的优劣和成败。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了阅读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又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具体化,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教什么’,起决定作用的常常不是大纲和教材,而是教师头脑中的阅读教学内容观,即他对于阅读教学内容体系的认识。”



由此看来,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是继建立起确切的教学目的之后,所需要做的第一项事。因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几乎都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处理去实现的。处理的深度,影响了教学目的达成的高度,最终影响了阅读教学目标的执行。也只有加强阅读教学内容的调整,才可能在教学中见到明显的实效,感悟到学生是如何节节拔高的。



在此重提建议:确切的教学目的,必须融入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观,并将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如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冲过停滞不前的临界点,变得更加扎实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试点】确切教学目的下的课堂体验



笔者在近期的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目的不明白不上讲台。下面,以《乡下人家》(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为例,谈谈在教学目的明确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尝试及本课、本期的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得意――抓住文本文字,勾画出这一篇文章描绘了哪6幅乡下画面。



2、得文――通过文字的理解,明确“景物描写=N种景物观察+感悟”的写作方法。



3、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一是突出“会读”突出这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二是突破“会写”这一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读通。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读把文字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第二,读懂。实现“得文”与“得意”。



第三,读好。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读出理。



围绕教学目的,实施三大板块教学:



1、让学生通过品读,知晓文章中所描绘的6幅画面,体会和谐安详的乡下人家生活。在品读文字中再现画面:一是房前的长藤绿叶瓜架图;二是屋后的春雨竹笋鲜花图;三是小院的雄鸡悠闲自在图;四是村前小桥流水戏鸭图;五是夕阳鸟儿如画图;六是纺织娘高唱甜蜜图。初读课文,勾画6幅图为第一步;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欣赏6幅图为第二步;精读课文,力求在读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6幅图立于脑际为第三步。



2、语言积累。一是,优美词句积累。如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②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二是,修辞方法感悟,学习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三是写作素材积累。如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



3、勾画出每一幅图中描写具体景物和作者抒情的句子,体会文本文字的表述方法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第一步,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景物描绘的基本功在于裁剪景物的本领,并在课堂中结合《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教材文本中布景的方法。第二步,让学生读勾画出抒情性的句子,从而体会写作中借景达意的方法。第三,借鉴并玩味六个画面,学习文本素材组织的方法:“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这是指所要写出的总旨,如对于一件事情的论断,蕴蓄于中而非吐不可的情感之类),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叶圣陶语)。体会“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的道理。从而理解所有的材料组织间的关系都像在一个“圆”中一样,所有材料都向着写作中心去组织,又总互相联系而不重复的组织艺术。第四,课外作业: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引以自豪的景物,将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落实到“每天一练笔”中。



本课教后感悟。



一是,会读和会写,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要线索。



二是,实现学必有所得。如学生通过学习把握了如何描绘景物的方法。



三是,简化、简约却没有淡化新课程理念,课更趋向于朴实和扎实。



四是,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间的关系时,取舍方向更明。操作流程更加简单明确——教得明白:一切为了读与写技能的形成;学得也明白:一切为了形成读与写的技能。



本期教学感悟:



1、确切的教学目的让教学目标更富有现实价值



“得意”与“得文”的教学目的明白后,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落实读写目的时,有两个感受:一是制定目标有方向感。①“得文”目标多采用了结果性语言陈述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教学行为目的明确、可测量、可评价。②“得意”目标多采用了体验性或表现性语言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教学行为更富有体验性、过程性。二是陈述目标的文字富有“深入浅出”的特征,更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2、教有所得。



一是,将读写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更加明确化,落实读、写教学目标于教学流程中也有了保障。在近期的实践中,终于搞明白教师盲目效仿他人并不高明的教学设计流程,是造成阅读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小学的阅读教学来说,确立“读”与“写”的教学目的,几乎每一个学时,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明确化起来。笔者最初实践这一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设立如下教学目标:①“会读”:抓住课文如诗一样的语言读懂课文,理解盲童对春天的热爱。②“会写”:在“会读”的基础上,再学习文本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将文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在第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学目的明确以后,教学过程竟变得简单而有效。



二是,有了“得意”与“得文”的教学目的作指引,教学流程更为合理,课堂短期效益猛升。确切的教学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每一次阅读教学都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有了前一课教学的尝试,制定目标便更为轻松,“得意”的要求非常简明,就是要求学生知道这一篇课文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感悟的生命意义;“得文”要求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知道“观察+感悟=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述方法。这一课的教学明显的感觉教学效果与以往不同,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借助教材,并挖掘出了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二是对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达成了单元目标;三是将教学中的感悟及时迁移到实践中,内化为了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和素养,为下次的阅读和写作打下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0: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