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影子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09: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意图: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本活动意在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通过让幼儿亲自实验发现影子的秘密,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进一步认识。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的探索有关影子的秘密
          2、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自己探索发现“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3、使幼儿通过伙伴间的交流对影子的形成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提升
活动准备:室内暗光布置,手电筒或照明灯人手一个,部分动物玩具、塑料玩具、透明和不透明的画、带颜色的图片,长方形的纸盒一面开口,并在上、左、右设有长方形的口
活动过程:一、开始: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
              师:小朋友看,除了我们的手指在做游戏还有谁也在做啊?引导幼儿说出手指的影子,小朋友还见过别的东西的影子吗?你都见过什么的影子?幼儿自由起来说自己见过的影子
              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影子,那谁知道影子到底是怎么来的?
讨论:分组交流自己见过的影子,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讲出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评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对影子的兴趣,从中不断的交流探讨)。
                幼儿自由起来说影子是怎么来的
              师:刚才说了那么多关于影子的秘密,小朋友们想不想亲自去找一找影子的秘密呢?
         二、基本过程:动手操作,感知影子
1、观察:幼儿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作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其中)
                    师让幼儿到灯光前自己选择各种动物玩具演示,发现光与影子的关系。
                  2、引导幼儿拿手电筒照玩具和手,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影子与物体和光三者的关系。
                    教师可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没有影子,用手挡在手电筒的前面的时候,——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发现的影子秘密,教师小结:当有物体挡住光时才会有影子,影子是随着光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
                    3、引导幼儿了解有光才会有影子: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有影子,这是产生影子的二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启发幼儿发散: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如太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
4、添画影子
师:有一只小猫找不到它的影子了,它的影子在哪儿呢?教师用蜡笔添画小猫的影子,三个不同方向的光照在小猫身上,其影子的位置也不同
                          幼儿为物体添画影子(将玩具或实物画在纸上,画上太阳光),师和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检查添画的有无错误
5、        播放有关影子知识的录像:影子的形成,了解影子的形状、长短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影子和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联系----光的位置变了影子就变了:
看一看,谁来了?光来了,影来了。
光在前,影在后;光在左,影在右。
光在斜方影变长,光在上方影变短。
光没了,影没了;光和影全没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影子的知识,回到家后请小朋友把自己知道的影子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寻找有关影子的其它秘密,下次再和小朋友一起讨论。
三、        结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外面找一下自己的影子,看看我们的影子有        什么变化。
活动延伸:1、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实验:影子能不能盖住?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沙子、小树叶、小石子等去盖影子。
          2、玩有关影子的游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9 07: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