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焦小学数学(四):让开放与有效相伴相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教科院 彭传新

  当前,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开放已成为常态。但开放与有效能否相伴相生,在实际案例中,笔者作了一番思考。

  [案例1]

  教师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1.教师出示带有方格的几个三角形,问:谁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算出结果)

  2.教师出示不带方格的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感到困惑,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下面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3.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问:你能想办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

  4.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1:我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生2:我拼成了正方形。

  生3:我拼成了长方形。

  5.师: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6.师生问答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教学思路清晰,推进顺畅,时间宽裕。初看,这节课似乎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与学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学生也在探索、发现,是一节不错的课。但仔细琢磨又会觉得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学生是动手探究了,但教师的安排设置了框框,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学生一步一步地跟着教师走,始终放不开手脚,教师是在用自己的教学思路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牵着学生学习,教学没有真正的开放。

  [案例2]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剪刀,给各小组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各两个和形状、大小各不一样的三角形6个。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的?

  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推导出来的。

  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4人小组,动手拼摆、割补三角形)

  全班交流。

  生1:我们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不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边说边演示)

  生2:我们也发现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不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边说边演示)

  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很高,围绕这类问题又有多人发言。

  生3: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边说边演示)

  生4: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是正方形。(边说边演示)

  生5: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可是平行四边形。(边说边演示)

  然后,又有几名学生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演示说明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6: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也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边说边演示)

  师:你真了不起!

  后又一学生站起来,高声喊:老师,我还有……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此时,下课铃声响起。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是开放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多样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探究,从用两个三角形拼摆到用一个三角形的割补,都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充分展示研究成果,为学生创造性的探索思考提供了机会。但费时太多,这节课的教学安排没完成,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没有达到。和案例1一样,都不是有效的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开放,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开放只是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价值追求。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动态生成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要准确把握学生,同时还要较好地驾驭课堂,以课前预设为参照,让“放与导”有机结合,做到放之有度、导之有向、学之有序。

  放之有度。课堂中的开放要把握好尺度,开放得过度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开放得不够,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应从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出发,综合确定开放程度。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摸准学生,尽量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放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案例2中,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明确:学生在众多的三角形中,或拼摆、或割补转化成已学图形,范围广、途径多。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现实调控探究过程。若学生基础较好,可以先引导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摆探究,再用一个三角形割补研究;若学生基础一般,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摆探究。另外,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不可面面俱到,其余的可留在课后探讨,以确保有足够时间研究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导之有向。在课堂中,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又要在学生探究理解新知的过程中,提供给他们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当学生思维出现“偏离”受阻时,教师不应该再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猜,而应适时疏导,启发学生,通过分组探究讨论、全班交流,从而发现特征。这些在具体步骤或层次上的“问题”或“提示”就是学生思维途径上一个个必不可少的路标,正是这些路标引导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发现规律,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之有序。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放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呈现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序列性,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以“学生三次画圆”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次让学生画圆,感知圆规的使用及画圆方法;第二次要求学生画一个大小和位置确定的圆,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抽象出来;第三次不用圆规、创意性地画圆,是对圆的特征的拓展和运用。三次都是画圆,但每次目的都不相同,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学生对圆的认识也一次比一次深刻。最后,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延伸: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轮的轴要安放在什么位置?从而沟通书本与生活,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开放教学放而不乱,活中求实。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永恒追求,教师应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开放、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3 04: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