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123|回复: 1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好观摩课  



四川成都市郫县团结学校 潘素英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课堂教学更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双边行为,更体现“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学习中,怎样听好观摩课?一、明白听课目的。二、讲究听课方法:(一)关注教师言语和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展现;(二)关注教师的导课和结课的教学艺术;(三)关注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四)记听课者的思索与感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听课       关注     学生       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课堂教学更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双边行为,更体现“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学习中,我们作为成都市培养的第一批农村中小市骨干教师听了许多观摩课。这里就怎样听好观摩课,谈谈我个人肤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勉。



一、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学习人之所长补我之不足。所以我们的态度上要做到四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



二、讲究听课方法



听课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观察记录是听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记录时要注意内容包括课堂上的言语和非言语事件的真实记录,记录时要注意观察教学效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记录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即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上来,看其是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怎样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怎样做到对学生评价合理、公平,要突出重点,区分格式,,也包括听者对某一事件的感悟。那么具体记录时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一)关注教师言语和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展现



关注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言语启发调动学生跟随教师言语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呈现“放射状”?如某老师在《劝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学生超过老师。”师说“对。这是横向比较,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可是,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呢,还有其他意思吗?”学生一下愣住了。师再问:“青与蓝,冰与水是什么关系?条件有无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回答:“是对原有条件进行了改造、提炼。”师问“结果呢?”生答:“超越了自我。”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只要不断学习,改造自己,就会超越自我。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一道根据化合价规律给物质排序的练习题时并没有讲完了事,而是恰当的问了一句:还可以根据其他规律排序吗?学生的思维立刻发散开了。学生开始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还可以根据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给物质排序;还可以根据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给物质排序。很小的细节,但是却是水到渠成,关键教师却能把握好时机采用巧妙的提问艺术,使学生思维散开,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关注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它是教师的知识和修养的表现。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节讲课节奏,可以使看似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语言幽默风趣,还可以消除教师和学生的隔阂,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洗气瓶时说:“有杂质的气体跳下去,洗个澡,爬起来,没有了,澡盆里面装什么?”教师用这样琅琅上口的语言把洗气瓶中“长管子进气,短管子出气”的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用语言带领学生思考根据除去不同的杂质确定洗气瓶中的试剂。老师问:“氢气中混入二氧化碳,我想得到纯净的氢气,怎么办?”生笑答:“跳下去,洗个澡,澡盆里面装澄清石灰水。”利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水分解实质时说:“熊猫脑袋上的两个耳朵被揪下来,然后耳朵和脑袋两两结合配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生笑。利用这样的语言把水分子分成氢氧原子,每两个氢氧原子分别组合成氢氧分子的微观过程形象生动的交给了学生。当我听到这些语言时,我感悟很多,快乐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我的学生也如此愉悦的学习呢?



我们还要关注教师教学语言的以下特点:准确性,不会让学生产生歧异;干净利索,没有废话,半截子话,空话,口头语,用本学科的专用术语;语言富于逻辑性,讨论问题系统性;语言文雅,有分寸感和教育性。



教师在课堂上还展示着一些非语言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身姿,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语等。记得一次听某化学老师上课,她一直面无表情的讲解着。她的学生基础很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回答她所提出的问题,可是突然一个学生答错了,这个老师笑了,笑得很亲切,她说:“看着书,然后说一遍。”生看着书不太流利的重答了一次,师说:“很好,再念一遍。”生这次很流利的答出来了。一个微笑,如此的温暖和震撼着我的心,学生应该于我有同样的感受吧。当我以后遇到这样的局面时,我会向她学习。



(二)关注教师的导课和结课的教学艺术



     高尔基曾说过:“导课象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很长时间找到它”。一堂好课,若没有好的开端,教师会讲的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很难进行。导课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课法;创设情景导课法;悬念导课法;新旧知识联系法导课法;解释题目导课法;演练导课法;设疑导课法。听课应该关注教师怎样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灵活巧妙地应用导课方法有启发性的导课。



某数学老师在讲到《黄金分割点》时这样讲到:几何中的和谐美也到处体现,它们也使人赏心悦目。简单的点、线段、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就能构造出美丽的图案,平面的,立体的,让人美不胜收。再看一看黄金分割律这个奇妙的规律吧。符合这个分割律的物体和几何图形,无不使人们感到和谐与美。我们的人体本身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一个杰出的样本,T型台上迈着款款细步的女模,她们姣好的面容,魔鬼般的身材,无一不是黄金分割律的体现,样本中之典型。现实生活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一些伟大、精彩的建筑杰作,正是由于它们高、宽、柱间距离比例符合着黄金分割律,而让人欣赏、品味,影响甚深,你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金分割点。该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开门见山的提出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化学教师在教学《碳酸钙》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投影片。教师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者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该教师成功的应用了创设情景导课法导入新课。



例如某化学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该教师通过投影解题设疑导课,学生情趣盎然。



如果说导课是“起调”,那么结课就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就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结课的形式和方法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和激励式等。我们应该关注教师怎样在结课时体现教学目标,首尾呼应,给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完《空气》组成一课的新知识后,总结到:“空气是由许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每一种物质都有用,所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目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还记得电视上那个拍卖广告吗?拍卖最后一罐没有污染的空气,那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为了使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在这里比较好的总结了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设疑结课又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



(三)记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比较多,首先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其次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等;最后还有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研究法等。随着教学观念由“重知识轻技能”、“重教轻学”向“知识与技能统一”“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伴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能力、适应能力等必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听课者应该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怎样体现启发式教学;怎样体现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怎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怎样与学生心里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自身特点相适应;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相适应。



某美术老师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符合学生的心里特性,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某体育老师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教师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蕴含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四)记听课者的思索和感悟



听课者不止是听,更应该想。想别人的成功之处有哪些?为什么能成功?想需要改进、需要探讨的问题有哪些?想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渗透了哪些教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换位思考:针对每一个环节,想一想如果是我该怎样处理?只有做一个“有心”的听课者才会受益不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在实践新教材中走自已的成长之路  



湖北省夷陵区莲沱中学 张国市



我实践,我快乐,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时代的新学生,我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我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和实践中自我成长



在通识培训之前,我想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课,课改不过是增减某些内容,还能改到哪里去!难道会把氧原子改成氢原子不成?……带着诸多的疑惑我参加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与老教材相比较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多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教改伊始,我们积极开展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听、评课活动,认真学习发放的课改材料,在宜昌市六中观看了各县市区多位教师的讲课比赛,其中有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科学探究展开教学的,有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有打着教改的金字招牌玩花枪的,也还有不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不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死抱书上已有的结论玩文字游戏的,我们发现这些优秀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新的课程理念仅靠别人强制要求、零碎灌输是不行的必须系统学习并结合自已的实践才能不断加深理解。



在热火朝天的教改中我们迎来了夷陵区教研室组织的达标课验收,一堂《燃烧与灭火》的教学真正让学生的激情燃烧起来了,一个像形的“火”字让学生有很多话急于要说,又有很多说不出的话,一个改进的实验让学生看到磷在水中猛烈地燃烧,从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而灭火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使他们萌发了要设计灭火器,点燃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些灭火实例的讨论和辨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使学生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品尝到教改的甘甜,从而使教改内化成我的一种心里需求。



随着课改的进行新的问题出现了,周期性出现每学期开始学生群情激昂后来龙头蛇尾,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前面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更强,与原来教授老教材相比较没有出现那种“老师讲出汗,他们躺着看”的情况,参与的积极性高了,而中差生反而易在半路丧失信心。经过反思,我认识到原来的教学基本原则不能丢,好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丢,新课程只是改变了获取它的途径,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支点,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载体,是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因素,新课程必须充分吸收老课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新老课程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经过反思,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坚持新课标的理念,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通过问题组织教学;必须摆正教学关系,改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必须深挖和整合课程资源,社会应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从事探究活动的环境,使它们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把科学探究内化成持久的心理需求。经过反思,我认识到要使课改透彻,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需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促成教师本身形成新的价值取向,需要全体教师分工合作,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构建自己的教学方法体系,发展自我



为了适应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充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构建新的知识网络。43岁的我在2003年进行了第2次学历提升;为了开阔自已的眼界,我把眼光伸向理论学习,自费订阅《中学化学教学》等报刊资料,及时了解化学科技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方法;为了解知识间的依存关系我阅读了小学科学和高中化学,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从一潭流动的活水中吸收成长所需的营养。



20世纪80年代的教师,三尺讲台一只笔,卡片成了核武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理科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实用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时学会使用各种教学仪器,自制投影片,2005年为适应制试卷的需要,我在微机里学会了绘制各种图形,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果我在PowerPoint里学会了制取幻灯片,要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演示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要想带给学生一些仿真动画,制造一些如临其景的问题情境还必须在假期充电,设法学会在Flash MX中制作动画的本领。



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把握课程目标,开发和激活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如在报纸上剪下关于瓦斯爆炸的报道,收集化肥口袋和饮料瓶上的标签编成应用题,自制课件(幻灯片),织组学生办手抄小报,自编新教材配套练习及配合中考复习备课而设计的完整的中考复习题,准备通过看书、上网查询等途径编写化学365天,每天向学生介绍一点化学趣事、生活中的化学、疑难解答、专业网站、活动信息等,关注学生的第二课堂,并把它作一个整体安排。



针对化学用语教学中没有探究实验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本人撰写了《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一文,详细阐明了化学用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发和优化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如何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会学习方法,我用教研结合的方式带动自已的专业成长,同时使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又产生了一次升华。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化角色,促成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科学探究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科学探究的特征之一,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的方案,一是要学生敢说,二是要有机会说,这就要求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教学中,我努力改正过去以讲、记、背、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教学中,我尽量不用教学内容和时间去控制课堂,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我尽量优化情境材料,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优先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当学生急于解决问题又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分组开展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我用心倾听着每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理由,不急不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个性化感悟,不简单粗暴地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启发他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无忧无虑的、轻松活泼的学习,我常常为学生对问题独特的见解而高兴,我真正体会到教师只是探究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是朋友、教师是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寻求教育的高效和长效之路,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从三维目标、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各环节学生的可能表现,审视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专业化”的评价,每个课题的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我总假象自已是一名学生在听课,把教学设计在脑海中进行回放,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案。经过2003到2005两学年度的教学实践之后,按此要求我已把全书的所有课程内容,编成了电子教案,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参考。然后准备从单元或课时目标、教学情境设计(课的引入情境、实验探究情境、合作讨论情境)、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实验、生活现象、现代技术手段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作过深过难的拓展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习方法和课外活动保持和增强学习兴趣;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充分利用教学反馈的激励功能。



总之,只要坚持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教育经验,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自已的教学方法体系,激发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就会走向高效之路,只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张扬个性,教育就会走向长效之路。



三、克难奋进在教改中全力完善自我



勿庸讳言,当前教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十分多:教学内容深浅宽广把握不易;当前的评价机制制约了教改的进行,上千年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而考试不得不体现甄别和评价功能,来自家长对老师的压力等因素使很多老师患上了功利主义的毛病;课改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有些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穿新鞋走老路”影响课改氛围;农村教师工作量太大,基本上没有专职实验老师,学科教师不堪重负,软硬件条件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农村中学教师少,课改交流十分不便;农村社区资源和城市反差过大等等。



当然,新课程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有课改区的试验作支持,我们勿须等待,课程改革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民族竟争力和国家的兴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肩负起社会的责任,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去,扎实工作,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克难奋进,步步为营,在改革中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道路无坦途,志诚定通达。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具有高尚专业精神和高超专业素养的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初探  



四川省雅安市第一中学 王 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共享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会寻求知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优越性



多媒体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与化学的整合,可以解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建构障碍,尤其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微观反应、在实验室不可让学生尝试的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反应,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将反应原理、错误操作后果展现,并可定位在某瞬间,化抽象为具体,也可变枯燥为生动,让学习难点顺利突破。网络资源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多渠道的信息,从网络上获得知识,可打破课本的局限,使知识向横向、纵向延伸,为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通过整合,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方式发生变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他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查寻知识、主动参与,处理信息,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导活动,教师辅助指导的过程。教师是一位服务者,为协助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二、整合方式



(一)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整合方式之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可制作一些反映微观粒子间反应的课件;反映微观粒子的特点的课件;模拟在实验室,不可让学生尝试的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反应的课件等。利用这些课件,来解除学生的认知障碍。课件的制作可以积件的形式,交互性要好,重突破难点,减少没必要的声音和文字,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不断的尝试中,深感FLASH不失为化学课件制作中很好的软件之一,它简捷方便、功能强大、兼容性好。利用它,我在初中化学教学方面,设计了以下课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设计内容

设计目的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观过程

展现氢分子夺取氧原子的过程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NaOH+HCl、   Na2CO3+HCl、 AgNO3+NaCl反应)

展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溶液离子间形成难电解物质(水、气体、沉淀)的过程

量筒使用中,俯视、仰视造成的后果

展现俯视、仰视读数造成所量液体体积与实际体积偏差的原因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展示溶液导电的原因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

从物质微观组成上展示宏观计算的依据和意义

几种错误操作的后果:

1、加热固体时,试管放置错误使试管破裂;

2、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后,操作顺序错误,水槽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3、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可能使试管爆炸




4、反应后先撤气后撤灯,还原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5、浓硫酸稀释时,水加入浓硫酸中,使硫酸沸腾,飞溅伤人

这五种错误操作,在实验中是不可做的,它会引起试管破裂或爆炸或硫酸飞溅等,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多媒体可很好的展示其错误的原因及后果。

1、某些原子(如氢、氦)的原子结构



2、氢的电子云;



3、部分物质(如:氧气、水、铜、银、硫酸、氯化钠等)的微观粒子的图片

微观结构学生难以想象,展示出后,可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更好理解微观世界。





(二)制作网页



网页制作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趋势之一,它通过网络的强大的功能,丰富的信息量,将使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网页的制作可以某个专题为目的,如初中化学中的《化学与生活》《环境污染》、《铁》,《初中化学学习资源》等,教师课前按照课程标准,对网上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网页中,设制与教学中的相关网站链接,使学生直接通过鼠标点击,了解相应的内容。然后,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并将成果展示出来,与同学共同交流。如在《铁》网页中,教师可根据对学生对铁的现有的认知程度而作了相关提问,对本课中应用的铁的生锈及防治、铁的冶炼等网站作简要介绍,然后让学生进入网站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中遨游,教师不作任何硬性规定,学生充分自主地浏览网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如有的学生对冶铁的过程感兴趣;有的学生对铁生锈及对策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冶铁的原料及成本感兴趣等。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入网站中相关的栏目,搜寻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个性化的整合,形成独特的认知成果,然后写出相应的小论文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在网页上可设计BBS或聊天室,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在讨论区发布信息,协助学生发现新问题,对学生的疑问和想法,及时给予评价和引导。教师也可通过BBS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观点发布在网络上,可以署自己的姓名,也可以署自己的代号。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来发布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主持者、引导者,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展现自己,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模式下,学生的认识难度不断降低,学生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充,学生兴趣得到提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得到张扬,学生乐于求索,乐于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整合而建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素质教育观。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推进素质教学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之一  

如何上好化学启蒙课

天津市塘沽区教育中心 康永军



2007年中考阅卷工作已结束了,中考成绩也已公布。然而,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放弃答题,从一定程度反映了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放弃。两个月后,新的一轮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又要开始了,今后的教学之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上好化学启蒙的第一节课很关键。



初三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即使是初一、初二年级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时,面对一门新的学科,往往都有一种新的期待。在引领学生步入化学的大门时,我们要精心呵护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并通过我们的引导,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第一单元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特别是第一节课,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好感,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的第一课为我们提供了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下面提出几条上绪言课的思路,供各位参考。



一、设计趣味化学实验,使学生感受神奇的化学世界



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有的老师在绪言课里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等等。学生感到十分新奇,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化学实验的教育价值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绪言课上,其更大的教育价值在于播种探求化学科学的种子以及激活学生的思维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内涵,并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当堂解决,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出现)留下悬念,将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



二、讲述化学发展简史,使学生增强热爱化学的感情



化学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一部化学发展简史,涉及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方方面面。从古代源于实用的化学工艺(如火的利用、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炼铁、酿酒、染色、炼丹等),到近代化学科学的建立(化学元素概念的提出、燃素说的兴衰、原子—分子学说的形成、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近代有机分子结构理论的建立等等),到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20世纪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现代化学的前沿等等)。



教学时,介绍化学发展简史应避免简单的史实铺陈,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挖掘化学发展简史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用化学家孜孜以求真理,为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如拉瓦锡、道尔顿、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侯德榜、维勒、诺贝尔等等)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的欲望。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化学的价值与魅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里斯罗在《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化学科学对于促进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增产丰收,缓解了人口日益增长与耕地面积锐减的矛盾;新的药物的合成,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健康生活一百岁并非梦想。等等。



绪言课上,可以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并且提供有说服力数据,让学生产生更加真切的感受,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97亿,仅仅过了400年,到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2.67亿。400年来,人口增加为原来的6倍多,而耕地面积并未增加。这得益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增产丰收。



同时,不应回避传统化学和化工过程对于人类社会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化学在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化学品与化学过程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也可结合当地的环境问题来谈)。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通过化学科学的发展获得更好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化学科学的价值与魅力,感受化学工作者的责任。



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化学的认识



绪言课前,教师可以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组织学生分头搜集有关化学学科的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对化工专家或技术人员进行访谈。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下,将获得的资料和信息加以展示,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化学(此前,学生虽未专门学过化学,但是,在过去的学习与生活中,可能会涉及化学方面的内容。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的具体体现。最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可以谈谈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并进行总结性的引导。



五、播放现代化学前沿的影片,使学生憧憬化学的美好未来



如果条件许可,学校可以购买一些现代科技的教育资料,教师对这些资料加工整合,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其他相关的资料。在组织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地吸收,可以适度地加以引导,并布置学生在课后写一写观后感,进一步提高教育价值。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愿本文能成为引玉之砖,引发更多老师的思考与探讨,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收获成功课堂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之二  

第一个分化点的突破

天津市塘沽区教育中心 康永军



题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师的职能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作为化学启蒙教育,初中化学需要学习的入门知识较多。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原子、元素、化合、分解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这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这一部分内容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个分化点。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在化学课上首次接触分子、原子的概念。此前,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混合物、纯净物等概念,对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基本上停留在对宏观现象的描述与认识层面。“分子和原子”是引导学生由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认识的开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人教课标版的教材中,对于“分子和原子”这个内容的设计上,是力求通过化学实验、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而且新教材充分考虑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容易掉队这个问题,对初中化学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散处理。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完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



(1)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分子、原子的运动;



(2)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分子的存在;



(3)通过数学计算,让学生体会分子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运动的现象,分析探讨;



(5)介绍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发展史。



在教学中,宜少讲多引导,忌直接将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和盘托出。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实验,分析推理,逐步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



案例1《分子和原子》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分子的第二种性质:分子在不断运动。请阅读后举例。



生1:每年春天,经过校门口的苦楝树时,都能闻到花香。



生2:感冒会相互传染。



生3:打开“独流老醋”,会闻到特殊的气味。



……



师:大家所举的这些实例很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要趋利避害……



生1:卫生球放在衣柜里防蛀是有利的一面。



生2:将湿衣服洗后晾干是利用分子运动有利的一面。



生3:“非典”肆虐期间,病毒通过空气流通而传播是分子运动不利的一面。



师:大家都说得好。同样是分子运动,春风和煦与寒风凛冽又不一样……



建构主义者所设计的课堂鼓励学生运用它们自己的经验,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做出相关链接,主动构建有成效的、内化了的、适合于自我的意义,而不是让学生理解教师组织后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案例中,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没有把分子运动的结论直接塞给学生,让他们去背诵,而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在生生互动中,学生获得了分子运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利与弊,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刻,感觉化学知识的鲜活。



案例2《分子和原子》教学片断



播放水分子自述: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我想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么小,我们会运动吗?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本案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分子很小的概念,采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了分子会运动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等问题。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或者开展讨论,或者进行实验,在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时,学习的效果就能有较好的保证。



案例3《原子的构成》教学片断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后,进行表达交流。



生1:我认为原子可以再分。



师:我记得,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这可是被恩格斯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伟人,他曾经总结得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的结论。你敢与道尔顿叫板?



生1:敢!



师:凭什么?



生1:我通过阅读资料知道,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的实验可以证实……。



师:很好!请谈谈感受。



生1:虽然道尔顿是著名的化学家,但是,我们都必须遵循客观事实。我们应该尊重事实,而不是迷信权威。



师:是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好极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在这个片断中,教师利用人类对原子构成的认识的发展史等相关资料,通过有趣的对话,引导学生去感悟科学发展的艰辛,形成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教育是有条件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利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情境,不失时机进行价值取向的渗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原创:化学新教材与新型师生关系初探



江苏阜宁县陈良中学 周文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探究性、实践性、情感性等特点。要求师生在平等、互动、和谐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增强技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教材教学的关键。

一、新教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突出了“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学习成绩如何,坚决不歧视‘差生’,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二是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偶尔的失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赞赏教育”。

二、新教材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师生互动、合作

新教材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的讲授型、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变“听化学、记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教与学中焕发出学生的勃勃生机。

新教材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教师要通过“导(引导)、试(尝试)、放(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调控)、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评出观点,评出学习积极性)、结(学生总结)”几个步骤指导教学。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让学生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让学生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让学生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做,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互动、合作,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三、新教材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教师是引领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科技、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现象和身边的化学学习化学;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尽量由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为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新教材注重教育的情感性──教师是激励者

新教材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激励、亲情与友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得到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以情唤情,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在化学教学中,可采取:展示化学之美,以美融情;优化课堂提问,以疑导情;贴近社会生活,以用激情;挖掘化学史实,以史渗情等方法。平时教学用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让师生在教与学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使化学教学成为心灵净化、陶冶情操、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新教材实施迫切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7: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