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5 00:08
标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一、导入课题,引入诗境。

1.师吟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嘛?是谁写的?能简单介绍一下王维吗?

诗人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3.还能背背王维的诗吗?

4.的确,就像苏东坡所赞,王维的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5.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齐读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以情动人,

1.从诗题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1)这首诗写得是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风俗吗?登高望远,插茱萸

(2)从山东,我知道他的家乡在华山以东

(3)忆字,让我知道他是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思念家乡。

(4)连起来诗题的意思就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

2.让我们去诗句中感受一下诗人的思念之情。

3.指名学生读诗,再指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4.请你们再读读古诗,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看看从哪些诗句能体会出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小组讨论一下。

5.谁能说说你从那句诗中体会出作者的思念之情了。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是说,作者一个人在他乡做客,每到了过节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7.看看书中的图,让我们一齐看看身处异地的王维,说说通过这幅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8.很孤独。这两句诗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作者的举目无亲的孤单和萧瑟。

(独,一个人。两个异,他乡,他客。诗人所在的环境是陌生的,身边都是陌生人,怎么会不觉得孤单呢)体会到王维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谁再来读读这一句。还有谁来读?

正是因为一个人在异乡作客,所以王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个佳节指的是?重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作是佳节呢?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

那不是佳节的时候作者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你从哪个词感受出来的?倍,什么意思?

怎会加倍的思念亲人呢?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和家人一起过佳节时的情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点心,聊天,很开心,觉得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是啊,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很自然的了,。一个倍字,真切的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而这一句诗,也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思亲的名言,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谁能将这浓烈的思乡之情读出来?

王维一人身处异乡异地,度日如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谁能读读前两句。

9.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10.谁来说说你还从哪些诗句感受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是啊,一个人在异乡作客是十分孤单的,遥望故乡想到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们身插茱萸登高望远却独独少了自己,不能团员,就更加的难过。

谁来读读这两句。

读出亲人登高想自己,自己更想亲人。

12.王维的这首思乡诗,朴素自然,又含蓄深沉,流露出一种真性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的那一年重阳节,闭上眼睛,京城里花开似锦,家家户户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独在异乡的王维却感觉到自己只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只能一个人遥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起以往兄弟登高共乐的情景,顿觉格外的思念家乡中的亲人,发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

13.滚动在心中那深切的思乡之情,化成了千古的佳句,谁愿意将他吟诵出来?

14.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成诵。

15.我们还学过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还记得吗?

静夜思 望月怀远

16.这一节课,我们随着唐朝诗人王维一起进入遥远的唐朝,感受了他独处异地思念亲人的千古情思。希望同学们不要只是在思念时感受到亲人的重要,在能够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好好的爱他们吧。

下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