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00:3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课内阅读
(一)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 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2、 从托物抒情的表现方法上看,“昔我往矣”,应是离别之悲伤,作者写其景,为什么用“杨柳依依”的关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雨雪霏霏”烘托了“我”归来时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并简述主人公回家时为什么不喜反悲?
  4、 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用原文回答
  (1)揭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归乡老兵家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也是写回乡老兵的感受,但与《采薇》有很大的不同。请写出。
3.(探究题)如果这位老兵遇见了昔日的伙伴,两人之间必然有一番对话。想一想他们对话的话题有哪些?
(三)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给“著”注音。
  2.前两句诗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含有“杨”或“柳”或“杨柳”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村居
  茅檐低小,______。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最喜小儿无赖,______。
  1.将标题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农村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这是一首散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朝代)。
  2.文中写“喇叭,锁哪”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军愁”,“民怕”至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答案】
  (一)
  1、《诗经》 兵役
  2、“杨柳依依”有多种理解,既是以美景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悲,又暗示了主人公出征时正当青春年少。
  3、凄惨悲怆   主人公把一生中大部分美好光阴耗在杀来杀去的战场上,如今回家,家里一无所有,忆昔思今,不禁悲从中来。
  4、先写景后抒情,频繁的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解析】1题考查有关诗歌常识及文字赏识。2、3题考查以美景衬悲情及情与景的关系,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注意抓住抒情句品味。
  (二)
  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采薇》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十五从军征》则以叙事为主来抒其悲凉凄楚之情。
  【解析】内容相同,则区别应在表现手法上。《采薇》有明显的景物描写,则考虑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十五从军征》具体叙述了老兵的所见所为所感,则考虑以记叙为主,通过记叙来抒情。
  3.①家乡这几十年的变化。②老兵家中的变故。③老兵的经历。④儿时伙伴的生活。
  【解析】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年老,爱怀旧)及当时情况,合理想象,还可加上对老兵今后生活的关切、家乡现实情况等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三)l.zhuó  【解析】不读“zhù”。  2.烘托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3.杨花愁杀渡江人 杨柳青青江水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
  (四)1.清平乐  溪上青青草  锄豆溪东  正织鸡笼  溪头卧剥莲蓬。
  2.词  辛弃疾
  3.描绘了恬淡、安适、充满生机的农村风光。
  【解析】从一家五口各自活动中可以看出。
  (五)
  1.王磐  明代
  【解析】注意“磐”的写法。
  2.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3.不是。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百姓、鱼肉乡里的宦官。
  【解析】这里属借物抒怀。
  补充阅读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题目中“之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之”即: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一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点出了送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押_________韵,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抒情诗描写离别情绪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借助字典、根据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1)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出了老朋友分别的地点及环境。
  B.第三、四句写到诗人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关心。
  C.第五、六句是说浮云像游子的行踪,来去不定,落日依恋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就像我对朋友的感情。
  D.第七、八两句用马的嘶鸣来催促朋友赶快上路,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
  3.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联中的“青”、“白”分别写出山水的色彩,“横”写出山的静姿,“绕”写出的水的动态。
  B.诗中的“孤蓬”、“浮云”、“落日”都是比喻句中的喻体事物。
  C.这首诗采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
  D.这首诗将自然美和人性美结合起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三)阅读曹植的《七步诗》完成诗后的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提示:作者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弟弟。相传曹丕继承了帝位,百般迫害曹植,曾命他七步中作诗,否则就要加害于他。曹植就吟成了这首《七步诗》。
1.“豆在釜中泣”用了甲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曹植受到曹丕迫害时的乙心情。在甲、乙处应填写的正确一项是(  )。
  A.拟人  悲痛  B.夸张  痛苦   C.夸张  悲伤   D.拟人  愤怒
  2.对“相煎何太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互相煎熬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B.为什么你要迫害我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C.互相煎熬何必这么急迫呢?
  D.你要迫害我何必这样紧急呢?
  (四)阅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完成后面的题。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真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注:连枷,打场用的一种农具。
  对四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比喻修辞,意思是为了打稻而新筑起来的稻场平坦得像镜面一样。
  B.第二句是写家家户户的农民趁着霜后的晴天,抓紧时间在场上打稻。
  C.第三句是说在打稻的声音中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远处传来的雷声也仿佛显得轻微了。
  D.第四句写连枷的声音从夜晚响到天亮,表现了人们劳动的紧张。
  (五)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汴河曲》完成后面的题。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①汴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
   ②长堤,隋炀帝在通济渠沿岸遍植杨柳,又称隋堤。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意在提醒人们从骄奢淫逸终至覆亡的隋王朝统治中汲取教训。
  B.一、二两句以满目春光与隋宫旧址作对比,热闹和冷寂形成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更显得无限凄凉。
  C.后两句把兴亡之感再上升一层:已作历史陈迹的隋堤之上,纷纷扬扬的杨花,似乎是对隋炀帝的无情嘲弄,以美景衬哀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D.诗人走上长堤,想起隋炀帝的悲剧,不禁增添了无穷的忧愁和惋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00:38:46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

  1.赴任  往

  2.对仗  地点  友人要去的地方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抒情

  5.in 秦、津、邻、巾

  6.离情别绪是历代诗人喜爱的主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怨”字,但这首诗,不落窠臼,一扫哀怨惆怅的低回情绪,以开阔的境界,豪放的笔触写下了这首送友人赴任的壮行诗。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好友的诚挚情谊,反映了当时有为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重事功、轻离别的进取精神,曾给后人以很大的鼓舞。

  (二)

  1.(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2)清澈的水 (3)分别  (4)这儿

  2.D  

  3.C

  (三)

  1.A

  2.B

  (四)C

  (五)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6: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