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3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四、自主学习的一般流程:(以《光的传播》为例,上课场地:电子阅览室)
1.展示学案
2.引导学生围绕学案开展自学
(1)对于光源这一环节,大概需时5分钟左右,主要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览室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来认识光源的定义、发展史及其分类。
(2)“光是如何传播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内容及重点,可以是老师演示光在空气、水、空气与玻璃砖间的传播径迹,让学生归纳获得结论;亦可以老师组织一定的器材,让学生围绕“光如何传播”这一问题利用器材设计实验,同学间协作获得结论。
在这一环节,老师在要求学生动手探究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所具有的资源,查找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资料,搜索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事例。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3)光传播的速度这一环节,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感悟出“光的传播比声音快”,能直接得出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同时通过教材中《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为引子,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的所具有的资源,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
3.学生反馈自学成果
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的结果往往是多样的,不完全的,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从学生中获得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4.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学习成果开展讨论
在讨论及学生间的自我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做到:
(1)规范行为:确保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发现火花:教师要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
(3)排除障碍:教师要注意对个别学生或某些问题适时进行点拨。
(4)引导深化: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使学生思路打开,总是讨论深刻、周到,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学生,则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听人家分析理由,然后作出正确的评价,还要注意不要对有不同(甚至错误)意见或结论的同学进行讥笑、讽剌。
讨论的最后,教师在听取学生多方面的意见后,给出本节课的规范结论:
①能够发光的物体就是光源
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
④光年就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
5.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或所获得的结果的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本节课可以围绕下面几个方面组织习题:
(1)辨别真假光源。
(2)解释常见的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等。
(3)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4)田径计时问题。
五、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课堂的培养是有限的,我们课堂培养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一般流程及可能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课堂的培养,让学生能初步学会: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及学习结果自我反馈。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课堂示范教学,达到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习”到主动的“我要学习”的宗旨,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习什么、何处去寻找学习资料、如何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怎样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并最终能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问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