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百分数》单元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见文后)。
教学第(1)题时,学生很快理解了含糖率,但对计算表现得很不情愿。不少学生嘀咕着:不用算就知道哪杯含糖率高。孙辰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被除数相同,除数小的商就大,所以右边一杯含糖率高。”但当同学们想以同样的方法解决第(2)题时却遇到了麻烦,因为被除数和除数都不相同。我因势利导:“要比较哪一杯糖水甜一些,是不是一定要比较含糖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从各个角度阐释自己的解题策略。
秦伟抢先说:“我觉得算糖占水的百分率比较方便,60÷300=20%,45÷200=22.5%,所以右边杯里糖水甜一些。”他的方法很快启发了其他同学。
思维敏捷的章杰接着说:“百分率又叫百分比,这里的水都是整百克数,我把糖和水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进行比较……”
黄怡不甘示弱:“也可以求出糖和糖水的比,再化成前项相同的比,60∶(300+60)=1∶6=9∶54,45∶(200+45)=9∶49……”
元昊“另辟蹊径”:“把左边杯里糖和水的克数同时扩大2倍,变成120克和600克,右边杯里的水和糖的克数同时扩大3倍,变成135克和600克……”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同学眼前一亮。
受元昊的启发,马骁放鞭炮似的说:“我们也可以让糖变得一样多,6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180,左边杯里糖和水的克数同时扩大3倍,右边杯里糖和水的克数同时扩大4倍……”
卢炜喜欢求异思维:“我分别比较两杯里水之间的倍数关系和糖之间的倍数关系。300÷200=1.5,60÷45=1■,1.5>1■,所以左边杯里糖水淡一些。”这种想法也令同学们耳目一新。
提到分数,便激活了新的想法,石颖说:“右边杯里的水是左边杯里的■,如果右边杯里糖水含糖率跟左边杯里一样,就应该放60×■=40克的糖,而实际放了45克糖,所以……”
想法太多了,我引导同学们进行整理:“如果给这些方法分分类,你觉得可以分成哪几类?说说你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