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北京各区模拟应用文阅读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宣武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围棋与东方智慧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围棋别名很多,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智慧。古代称围棋作“弈”,现在下围棋还叫对弈。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给它起了个方圆的别名。根据棋子的颜色,围棋还叫黑白、鹭乌。鹭鸶是白颜色的鸟,乌鸦是黑颜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下围棋还叫手谈——通过手来交流来沟通,而非用语言交流,这层次就更高了。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围棋又叫忘忧,下棋可以忘怀忧虑。围棋还叫烂柯,这是个神话故事:东晋的时候,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回家路上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于是樵夫就在旁边观看。当樵夫想离开的时候,他身旁砍柴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等樵夫回到家,已过了很多代。围棋还叫木野狐,仿佛是木头的野狐狸,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
        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中国唐代把琴棋书画看作“四艺”,围棋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必然有虚幻、模糊、抽象的内容,体现出中国的审美。有的画家说围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
        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大家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
        围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黑白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围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上的经纬线,都很朴素简单。围棋尽管变化最复杂,但是规则反而最简单。把棋子放在交叉点上,四个子围一个子,就可以下起来了,比赛中裁判也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其他棋类项目的棋子都有大小之分,围棋的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围棋遇到一个局势,棋手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361个交叉点下出一个最理想的天地来。这里没有骑士,没有将帅,子子平等,最能发挥个性
        围棋很容易为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所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取材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  有删节)
14.以下对围棋是有“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围棋棋盘和棋子的形状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动静相映的内涵。
        B.围棋棋盘巧妙的设置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农历历法的特点。
        C.围棋棋子的黑白颜色表达了阴阳调和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
        D.作为“四艺”之一的围棋,可以表现水墨画的虚幻和模糊。
15.对围棋“别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方圆”和“黑白”“鹭乌”是从外形和颜色特点上为围棋起的别名。
        B.变语言交流为更高层次的以“手”来交流沟通,使围棋有了别名“手谈”。
        C.“坐稳”等是从围棋具有文化底蕴的角度产生出的称谓。
        D.“烂柯”和“木野狐”体现了围棋能带给人们的无限想象力。
16.根据文意填空。(2分)
        围棋的胜负在                  、                两个层面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谐、中庸的思想”。
        17.文章认为“围棋很容易为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所接受”,为什么?(用序号分条说明,每点理由不得超过10个字)(4分)
        答: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4.D(原文为“围棋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必然有虚幻、模糊、抽象的内容”“有的画家说围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并不能推论水墨画虚幻和模糊,更不能说围棋“可以表现水墨画的虚幻和模糊”。)
        15.D(围棋的“烂柯”和“木狸狐”两个别称,主要体现了围棋带给人的无限魅力(吸引力)。)
        16.①不斩尽杀绝   ②能和平共处或[不是杀死(消灭)最重要敌人(棋子)](或①不是把统帅杀死②不是把敌人(棋子)斩尽杀绝;①不是消灭对方主要敌人②不是消灭对方全部敌人)1空1分
        17.①没有文字的障碍;②棋盘结构简单(答“棋盘有横竖十几条线”“棋盘横竖线像地球仪上经纬线”不得分);③规则简单(答:“裁判不用解决技术纠纷”得分);④体现自由平等的理念(答“体现自由和平等”得分);⑤便于棋手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答“子子平等,最能发挥个性”不得分)。
(答出5点得4分,答出4点得3分,答出3点得2分,答出2点以下不得分)
东城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
        21世纪中国的人文研究,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今日中国的人文学界,已经不再将借助电脑或网络从事学术研究的尝试视为“雕虫小枝”,而是切实感觉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阅读以及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电子版图书的大量出以及数据库的迅速扩张,使得原先需要耗费极大精力才能实现的“占有大量资料”,不再是研究中的最大障碍。因此“博闻强记”不再是成为第一流学者的主要条件。这一新局面的形成,可能会导致一些学者记忆力的衰退、历史感淡薄、独立性减少等现象发生,而独立思者、怀疑精神、批判意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研究者认为,人文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处,在于其对学者个人的意志、慧心、悟性、情感以及想象力有较大的依赖。而在这方面,很难说一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永远只能是辅助工具,而非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后过来,由于电脑及网络的诱惑实在太大,数码时代的人文学者,可能面临诸多陷阱。
过去,当人们谈及某学者博闻强记,经史子集脱口而出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软件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只需“举手之劳”。有人质疑,不想沉潜把玩,只是快速浏览,那还能叫“读书人”吗?作为人文学根基的“含英咀华”,正受到“快速浏览”的强有力挑战。表面上看,“快速浏览”工作效率的确大为提高。可“读书”和“查书”,感觉就是不一样。假如古人所追求的沉潜把玩、含英咀华,完全被吹着口哨地随意浏览所取代,那绝对不是好消息。
由“读书卷书,行万里路”,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方便是方便了,可“寻寻觅觅”的感觉却丢失了,“快速浏览”造成“虚拟的博学”,其结果很可能是“博雅”易得,而“君子”难求,电脑及网络给人文学者所带来的,同时是生机与危机并存。作为新世纪的人文学者,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网络文化,但必须牢记老祖宗的;“是药三分毒”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关键在于知其利也察其异,才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获得。
        (取材于陈平原《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的人文学界对借助电脑或网络从事学术研究的态度与先前有所不同。
        B.电子版图书及数据库的出现,使得研究者“博闻强记”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C.电脑的普及与软件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文学者而言,他们是最大的获益者。
        D.对于中国的人文研究而言,“过程”很可能比“结果”更值得人们重视。
15.根据文意填空。(3分)
            文章说“由于电脑及网络的诱惑实在太大,数码时代的人文学者,可能面临诸多陷阱”,这里的“诸多陷阱”是指              ,               ,                    。
        16.文章认为,“假如古人所追求沉潜把玩,含英咀华,完全被吹着口哨地随意浏览所取代,那绝对不是好消息。”为什么?(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说:“电脑及网络给人文学者所带来的,同样是生机与危机并存”,谈谈你对这句话中“生机与危机”的理解。(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4.(3分)C(对人文学者而言,有利也在弊)
15.(3分)记忆力衰退、历史感淡薄,独立性减少。(每空1分)
        16.(3分)由于检索工具大为改进,意志不太坚定者,很容易养成偷散的习惯。或:由于快 速浏览给研究带来方便,人们不能像先前那样,静下心来潜心学习和研究。(原因:1分,结果2分)。
        17.(3分)要点:生机;技术进步给人们的研究事业来方便和快捷;危机:对电脑及网络过分依赖造成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意思对即可,答对一个要点1分,答对2个3分)
                                                                    
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
四、(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蔽已与自蔽
        ①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很值得一读。读本书不仅总结了清代学术研究的成就,而且对学风问题谈了一些很有益的见解。他谈到戴震时,对戴震提出的做学问要坚持“不要以人蔽已,不以己自蔽”的原则非常赞赏。
        ②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③难得的是在研究一开始就坚持一种独立思考、对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的“怀疑一切”的精神。附带说一句,“怀疑一切”并非是个坏字眼。马克思也说过的。它同“文革”时那种胡思乱想并非一回事,而一种严格的治学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对前人的研究成果采取严格的分析批评态度,才可能有创造性。
        ④不为前人所蔽,敢于超过,敢于突破,确非易事。有的人搞了一辈子学问,搞来搞去无非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原理就是那几条,不过变个把例子而已。而有了一点成就之后,要做到不为自己所蔽,看来更不容易。
        ⑤所谓不自蔽,首先应当是敢于否定自己某些已被证明不对的结论,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梁启超介绍清代的学风,指出他们之所以有成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敢于否定自己。“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弃之”,就是大胆地坚决地否定自己。这就是不自蔽的前提。
        ⑥这一条,看无能为力似 乎简单,其实好些人硬是过不去这一关。清代学术界毛奇龄,梁启超认为是“清学界最初之革命者”。但是,他这个人在这方面就有比较严重的毛病。全祖望批评他:“其所著书,有造为典故以欺人者,有造为师承以示人有本者,有不考古而妄言者……”毛奇龄这些毛病,当然已经不仅仅主自蔽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了。但是,就自蔽而言,除了极个别人故意为出名而坚持错误观点的骗术外,同老觉得自己对老是想维护自己那种本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结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⑦不以人蔽己和不以己自蔽的原则,是做学问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
14.对第②段中“为人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人蔽”的现象常常出现在一个人刚开始搞学术研究的时候。
        B.“为人蔽”者,往往是因为读书不多,又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
        C.“为人蔽”者,不能发现或分析判断观点不同的学者著作之间的矛盾或异同。
        D.“为人蔽”者写出的东西都是杂合的矛盾百出的体系。
        1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学术概论》之所以值得一读,是因为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清代学术研究的成就,而且能使我们获得关于学风问题的一些益见解。
        B.文革时也曾经有过“怀疑一切”的征象,但那只是胡思乱想,同本文提倡的“怀疑一切”的不“为人蔽”的治学精神并非一回事。
        C.“清学界最初革命者”毛奇龄之所以受到全祖望的毫不客气的批评,就因为他未能做到“不自蔽”,导致所著书内容的错漏百出。
        D.不人云亦去,不随波逐流,不居功自傲,不故步自封,这些做人的原则,其实也是符合“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原则的。
16.克服本文所说的“不自蔽”的前提是什么?(3分)
        答:                                                                       
17.请概括本文阐释的“不以人蔽己”与“不以己自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分)
        答:                                                                       
                                                                              
                                                                          
四、
        14.D(以偏概全,见第②段后两行)。
        15.C(以偏概全,见第⑥段第四行)
        16.敢于否定自己(意思对即可,共3分)。
        17.区别:“不以人蔽己”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怀疑并超越他人;“不以己自蔽”则突出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否定并超越自己。(2分,每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联系:两者都是做学问和和做人的一种原则。(2分,“做学问”与“做人”,答出一点得1分)。
宣武第一学期期末
四、(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家鸡的起源
        家鸡的祖先,现今一般人都认为是原鸡。因为二者在体形、羽毛和叫声等方面,都极相似。而且原鸡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这些地区也与人类在初期文化发展过程中,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活动的地点相近。
        在新石器时代,在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三门峡庙底沟的居民点遣址中,已发掘有鸡骨,但未能肯定是原鸡还是家鸡。在长江流域的湖北屈家岭遗址,曾发掘有陶鸡,估计是依照家鸡仿制的,而且还可推断当时饲养家鸡已相当普遍,才能被利用作为艺术的对象。约公元前1600—1100年的甲骨文里已有“鸡”字,而《诗经》里讲到鸡不只一处,战国时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可见,鸡的驯化在我国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
        目前一般“家禽学”的书籍里关于家鸡的起源,都说我国的家鸡是由印度传来,而后再从我国传入日本及欧洲。不但我国《家禽学》教科书中这样说,而且各国同类型的书籍中也都这样说——达尔文先提出此说,后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写道:“在印度,鸡的被家养,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年《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在公元前800年。”在这本书的另一处,他根据《中国百科全书》说道:“鸡是西方的动物,是在分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的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的。”他所根据的《中国百科全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并未讲明白,仅说是在1609年印出的;而在另一个地方,又说是在1596年出版的。据查,《本草纲目》是在1596年出生的,而在1609年发表的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只有《三才图会》。
        查《本草纲目》,其中并无上述记载。至于《三才图会》,在其第13函第1卷第10页上有一段关于鸡的记载:“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旧说日中有鸡。鸡西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之入。”这里所说的“西方”,显然是指“蜀”“荆”等地,就是中国的西部。旧说“日中有鸡,月中有兔”,“大明”指的是“日”,日与月对说,故鸡之入。这是一种非科学的牵强附会之说,当然不足引以为据。
        看来,达尔文是根据《三才图会》中上面所提到的一段毫无科学根据的话,来解释鸡是中国以西的地区——印度的产物,并在公元前1400年引进东方——中国的,这显然是误解,不足为凭。
14.下列表述,不能成为“家鸡起源于原鸡”依据的一项是(3分)        (    )
        A.家鸡在体形、羽毛和叫者等方面与原鸡极其相似。
        B.原鸡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和印度的北部等地区。
        C.原鸡生活地点与人类初期动物驯养活动地点相近。
        D.龙山文化的三门峡庙底沟居民遗址中发掘有鸡骨。
        15.填空:我国家鸡由印度传来之说,见于            和           等书籍中。(填具体的书名)(2分)
       
        16.作者并不认同“我国家鸡由印度传来”的观点,原因是什么?请分条陈述。(4分)



1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史前文化发掘出来的动物遗物来看,我国很早就有了家鸡。
        B.从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对鸡的记载不晚于印度的《玛奴法典》。
        C.从战国所设“鸡人官”可证我国家鸡的驯化是和印度同时的。
        D.159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属于当时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
四、(12分)
        14.(3分)D。[不能肯定鸡骨是原鸡还是家鸡。]
        15.我国的《家禽学》达尔文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1分。]
        16.①证明这一观点的《三才图会》,有牵强附会之说,缺乏科学根据;②达尔文对《三才图会中的“西方”一词的理解有误。[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条2分。]
        17.(3分)C[“与印度同时”原文无据,“鸡人官”与“同时”也无因果关系。文章只是否定了“我国家鸡由印度传来”的旧说。]
崇文第一学期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分。
宇宙中“第五种力”之争
        早在17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枷利略,曾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挑战亚里斯多德的经典信条。他在高高的比萨斜塔上,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铁球同时投下,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得出结论说,任何物体,不管是一个铁球还是一根羽毛,如果在真空中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由下落,其加速度必然是一样的,因而必定同时落地。他的这一观点,直接推动牛顿总结力学三大定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
        可是,这一300多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终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个以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真空中实际上并不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费希巴赫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在物体下落时除了受到引力的作用以外,还受到一种尚不为人知的力的作用。
        迄今为止,多数科学家公认,在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第一种是引力,第二种是电磁力,第三种是强相互作用力,第四种是弱相互作用力。按照费费巴赫的看法,现在新发现的这种力,应该是宇宙中的“第五种力”,它是一种排斥力,只能在几英尺到几千英尺的距离内对物体起作用。这可能是以一种“超电荷”形式出现的。从实验中可以推断出,“超电荷”抵消了一部分引力的作用,从而减缘了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减速的值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比,而且和原子的总质量(即质子、中子总质量)加上结合能值成反比。由于结合能的大小随原子而异,它所产生的这第五种力也就随结合能大小而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两个体积不同的物体,如一个体积较小的铁块和一个体积较大的木块,即使它们的质量完全一样,也将因为它们结合能的不同而以稍稍不同的速度下落。铁原子的结合能要比木原子的结合能大,所以铁块的下落速度要比木块的        。费希巴赫小组的新发现,引起科学界极大的兴趣。同时,围绕是否存在第五种力,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科学家在进行各种有关引力的实验时,也同样遇到了无法单纯以引力解释的现象。因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支持费希巴赫的证据。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科学家坚持声称,他们自己的实验表明,目前还找不到存在第五种力的证据。
        科学家们对第五种力可能带来的影响的估计也是不一致的。多数人认为这将是物理学上的一次“革命”,动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而且可能对今后物理学发展的方向以及新兴的航天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也有人认为,这第五种力充其量只是一种极其微弱的力量,它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不见得能动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伽利略认为任何物理自由下落,其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一定同时落地。
        B.对于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是否一致,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同。
        C.伽利略的结论奠定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基础。
        D.以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最先有力质疑了伽利略的观点。

15.下列对“宇宙中‘第五种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以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认为,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真空中重力加速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受到“第五种力”的影响。
        B.“第五种力”可能是一种“超电荷”的排斥力,能在有限距离内对物体起作用。
        C.“第五种力”能抵消一部分引力的作用,从而减缓下落物体的加速度。
        D.物体下落速度是由质子、中子的总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的物体,下落速度越慢。
16.根据文意,填出械线上的内容。(2分)
        铁原子的结合能要比木原子的结构能大,所以铁块的下落速度要比木块的         。
17.围绕“第五种力”,科学家在哪两方面存在不同观点?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归纳。(4分)
        答:                                                                        
                                                                                
                                                                                
                                                                              
14.答案:A
        评分:3分。
15.答案:D
        评分:3分。
16.答案:稍慢
        评分:2分。
17.答案:①是否存在:许多科学家进行实验时遇到无法单纯以引力解释的现象,所以认为存在“第五种力”;有一些科学家声称在实验中找不到“第五种力”存在的依据。
        ②影响大小:多数科学家认为“第五种力”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可能动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会影响物理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兴航天学。也有人认为“第五种力”只在局部起作用,因为这种力充其量只是一种极其微弱的力量。
        评分:共4分。“方面”2分,“理由”2分。
朝阳第一学期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它的设计非常独特,建筑的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设计得们对这个建筑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形成了外观。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构架,整个体育场看起来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这座举世瞩目的体育场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将具有开创性意义。
“鸟巢”的施工分为三大步骤: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结构施工、建筑内外装修与机电设备安装调试。2007年9月17日,“鸟巢”钢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卸载成功实施,意味着“鸟巢”真正从设计图纸变成了自主矗立在大地上的巨型建筑。
“鸟巢”这样大规模的钢结构施工,在我国建筑史上属首次。拼装时,根据吊车的能力,先将建筑整体分成四部分进行钢结构安装,每部分之间留有缝隙。这四道缝隙有特殊作用。钢结构安装时,受温度变化及其他因素影响,其应力会发生变化,并在内部积存。这四道缝隙可以很好地释放这种变化。接着进行合拢,即把这四部分完全焊接起来,使之浑然一体。由于原来的钢结构不是一个整体,不能形成自身的受力体系,必须依靠外力支撑,所以用了78根钢柱进行支撑。所谓整体钢结构卸载,就是在合的龙完成后,将支撑钢柱卸掉,使“鸟巢”依靠自身的受力体系矗直在世人面前。卸载的过程非常复杂。支撑钢柱卸掉后,由于受力点发生变化,应力会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受力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钢结构会发生变形、沉降等现象。为了让“鸟巢”平稳、渐进地自主受力,卸载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控制,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35个步骤,均匀、同步、持续地进行,顺利取得了成功。
设计搭建“鸟巢”不易,要让“鸟巢”在未来的日子里充满生机与活力更为不易。
“鸟巢”的设计建设充分体现了节俭办奥运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比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现场地和空间的多功能化,提高场馆利用效率。“鸟巢”除了能够承担开幕式、闭幕式和相关体育比赛外,还将能够满足演出、展览、商务、健身等多种需求。同时,设计方案为“鸟巢”的赛后运营做了充分预留,无需进行大规模拆装,通过简单的升级改造,商业面积可达5万平方米,可用作超市、电影院或购物中心,大大降低了改造成本,为成功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鸟巢”这样大规模的体育场的施工建设,在我国建筑史上属首次,具有开创性意义。
B.“鸟巢”施工最后一环节整体卸载的成功实施,意味着它从图纸变成了真正的建筑。
C.“鸟巢”钢结构安装时,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其应力会发生变化,形成四道缝隙。
D.“鸟巢”78根临时支撑钢柱是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步骤均匀、同步、持续地卸掉
       的。
                                                                       答:【   】
15.根据文意推断,“鸟巢”下列设计方案不属于体现“节俭办奥运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一项是(3分)
A.场内共设10万个座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2万个则是临时的,赛后可折卸。
B.座席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C.体育场内设计有宾馆,在奥运会赛前、赛时不启动运营,但赛后经营权已经提前预售。
D.根据规划,体育场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多功能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答:【   】
16.文章说,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独特,根据文意解释“建筑的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的含义。(3分)
答:                                                                       
                                                                              
17.简要概括,分条列述“鸟巢”钢结构施工的步骤。(3分)
答:                                                                       
             14.(3分)D(A“在我国建筑史上属首次”的不是“这样大规模的体育场的施工建设”,而是“这样大规模的钢结构施工”;B“整体卸载”不是“施工最后一个环节”,而是“钢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C“四道缝隙”不是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形成”的,而是安装时留出的)选错不得分。
15.(3分)B(体现人文关怀)  选错不得分。
16.(3分)建筑结构暴露在外(1分,要点“结构暴露”),自然形成建筑外观(1分,要点“形成外观”)
表述准确1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将建筑整体分成四部分安装;(1分,要点“安装”,答“拼装”不得分)
②将四部分合拢(或“焊接起来”);(1分,要点“合拢”或“焊接”)
③整体钢结构卸载(或“卸掉支撑钢柱”)。(1分,要点“卸载”)
不分条列述减1分。意思对即可。
崇文一模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中国绳索的源、承、祈》(佚名),完成14—16题。
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里,人们表达祝福的方式也更现代了:打个电话,发个E-MAIL、礼品电报、礼品鲜花等等,让追求简洁明快作风、讲究效率的现代人似乎忘记了某些传统的东西。于是,当年底的商场里挂满中国结艺时,人们不禁发现,这蕴涵悠悠古韵的手工编织艺术,正是“另类”的祝福,可以为现代人的“咖啡生活”添加一点茶的芳香。   

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所以,不用考证,追溯中国结艺的渊源也一定是从远古年代的结绳纪事开始。   
据说中国结又叫盘长结,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表示着方胜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是吉庆有余的缩写等等,结艺在那时达到鼎盛。“交丝结龙凤,镂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古代诗人的词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其时的盛况。

也许咖啡喝多了就觉得平淡,也许忙碌久了就希望有沉淀和积累。大约在90年代初,现代人被一种怀旧思绪牵引着,开始对传统的搜寻,结艺自然被发掘出来。
不过,现代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溶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加进了现代人的巧思。人们更注重了结艺体现的现代装饰意味,将木艺、年画等多种技巧与结艺结合,使今天的人们更乐于接受。
中国结艺分大型挂件、小型挂件,因其涵义不同,所挂位置也不同。以前人们多挂于家中墙壁或门上,现在有车的人多了,结艺于是也成了一种车饰。、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结艺的传统就有多长。
所以,千万别小看这么一根丝绳,它的变化多着呢!  
结艺是用绾、结、穿、绕、缠、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变化出来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完成的,而且成品的造型是上下左右对称的。   
在结艺的两大类———吉祥结和服饰结中,吉祥结古时候常用在庙宇的帐幔和僧人的袈裟上,因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消灾、逢凶化吉而命名;服饰结多用于人们的穿着上,如手链、腰带等。人们根据基本结的形、意命名,并用其他表示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来编织各种各样的结艺饰品。一般地说,用来结艺的丝绳有100厘米长、4—6毫米粗。

悄悄地,中国风刮了起来。  
于是,街头巷尾,我们常常会看见时髦的女孩子身着传统的中式衣服:精致的盘扣、织锦的质地,让人一望之下,隐约品到了远古的神秘与东方的灵秀,遐想一番。
于是,挟着中国风,我们看见了那散发着传统芳香的中国结艺也许是沉淀得太久,她的古色古香,让人不禁神往。
14.下列对“‘另类’的祝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另类”的祝福强调这种祝福方式的古老,就像中国茶一样,源远流长。
        B.表达了笔者对这种祝福方式的不屑,因为它不符合同代人的生活作风和生活节奏。
        C.文章旨在说明和现代时尚的祝福方式相比,这种古老的方式显得有韵味,很特别。
        D.“另类”的祝福暗含着笔者对现代人忘记优秀传统、一味追求西方生活的方式的批评。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结艺既可以作为一种祝福的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装饰。
        B.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所以“盘长结”的说法应该起源于明清。
        C.现代结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融汇中国多种传统艺术的技巧,备受人们青睐。
        D.结艺的工艺技法,虽然多变但循环有序,造型讲求对称美。
16.笔者认为,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从全文看,笔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答案C  评分:3分。
15.答案B  评分:3分
16.答案:因为经过时间的淘洗而存留;(1分)因为其中蕴含着文化的要素;(1分)因为其中沉淀着艺术的结晶;(1分)因为其中寄托着人们的情思。(1分)
海淀一模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印章源流
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在篆书盛行的时代,因为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从而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
  我国唐代初期宫廷就建立了收藏艺术品的机构,凡经皇帝看过的收藏品,都加盖“贞观”年号的印章作为内府收藏的记号。此后相继沿制,收藏鉴赏印逐渐形成专门的印种。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印转为匠心经营的艺术创作,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14.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它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B.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印章篆刻艺术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艺术价值。
C.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D.印章发展到明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文人雅士个人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15.简述作者不同意把印章当作“雕虫小技”的理由。(3分)
答:                                                              
                                                                        
16.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答:                                                              
                                                                     
                                                                    
14.C(3分)
15.①它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
②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严明制度、井然秩序的体现。
③它是皇权的凭据,是国之重器。
    (3分,每点1分)
16.①在篆书盛行的时代,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形成。
②唐代收藏印的出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③明清篆刻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标志着篆刻艺术的繁荣。
(4分,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宣武一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四、(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协作行为
        (1)当达尔文钻研他的物种起源理论时,有一个事实使他困惑不解,那就是:从蚂蚁到人的诸多动物都可以形成社会性群体,在群体中大多数个体都为群体的共同利益工作。这似乎违反了他进化论的观点——个体的适应性是其长期存活的关键。但是,在写他的《人类的起源》之前,他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解释。他认为,自然选择能促进家族中的利他行为,以便提高“家族”的生殖潜能;他还介绍了虽不相关却彼此熟悉的两个个体会互相帮助的互惠互利的看法。
        (2)这些让众多科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从蜜蜂到裸克分子鼠的社会性物种里,血缘关系培养了协作:众多雌性放弃了繁殖,改为帮助家族中的女王抚育后代。而慷慨大方在人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些人类学家说,信任其亲属脾性的进化帮助人类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动物:协作给我们早期祖先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更好的保护和更佳的育儿条件,进而提高了生殖的成功率。
        (3)进第生物学和动物行为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协作行为的遗传学基础和社会性的、生理学的、环境学的动力。而在更多科学家正在运用进化博弈论来对协作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不同情况下行为的结果。在研究中他们揭示了一种仿佛天生要求公平的愿望——类似的研究显示,即使两个人只有一次会面。他们也倾向于公平对待,而对“来而不往”的自利行为持一种较为不屑的态度。
        (4)然而,人们认为通过这些博弈发展起来的模型还有缺陷。它们没有充分考虑感情对协作的影响。科学家们发现,良好的记忆是协作的一个先决条件。人类对面貌的记忆惊人,他能对多年没有见面的人保持终生的或强烈的感情。这似乎提示我们,只有明白哪些是可提供帮助的和哪些是无法提供帮助的,生物才能实施互惠互利。
        (5)受个人观察的局限,达尔文只能提出协作行为的一般表现。现在,凭借许多很有前途的实验方法提供的新见解,科学家们正逐步印证甚至改变着达尔文的观点,并希望将来能搞清楚到底是什么使我们表现出了协作精神。
14.从达尔文之后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来看,社会性物种出现协作行为的原因有哪些?请分工协作   条概括。(6分)
15.达尔文提出的“协作行为的一般表现”是什么?(2分)
16.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利己实质。
        B.互利互惠、奉献自己的协作行为强调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利他精神。
        C.个体在群体中利己与利他的矛盾引发了科学家对协作行为的研究。
        D.个体在群体中利己与利他的矛盾导致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根本缺陷。
东城一模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中医与中国文化
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如果不懂得中医的话,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是把握不住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体会不到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体会不到的。中医不仅仅是跟西医相对的概念,中医有更深层的含义。最早提出“中医”这个概念的大概是《汉书?艺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的根本原则是治未病的,而不是治已病的。而有了病以后也主要是要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从而打通闭塞,平衡阴阳。中医不是专门让你吃药,吃药吃得不好反而增加病,所以后面才提出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样一个“中医”概念。     
如果不懂中医的这个含义,是根本无法理解中医的。中医让你不得病难道不科学吗?只有得了病以后你去治他才叫科学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医的思维方式问题。中医思维方式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种分析还原的方法。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整体关联的还原,它也是还原,还原到每一个个体,但这个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所以说是生命。医学根本的问题是研究生命的问题,是研究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也就因为这样,所以中医的理论里才有整体生命力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的观念,而不是只反映他那个部分。肝脏不只反映肝脏这部分,心不只反映心这部分,而是与其他脏器生理功能密切关联在一起的。     
我们要把中国哲学这样一个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充分地阐发出来,就是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反映一个天人关系的整体。 这个整体观点在中国哲学领域里最后总结出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呢?这就是“自然合理”的理念。玄学对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玄学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的方式,即“自然合理”,也就是说凡是合理的必然是自然的,凡是自然的必然是合理的。所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整个就是“自然合理”的方式。而我们现在受到西方的影响以后,在有一些人的头脑里只有科学才能合理。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概念是本然的意思,违背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做,都得有问题,是不合理的。中国人寻找自然合理,证明这一切事物是符合自然的,意思是它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的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对中国哲学的“自然合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我们是要这样去认识,这样去实践。     
而所谓“科学合理”的理念,在它寻找到事物的本来面貌以后怎么去做呢?它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造这个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某种“科学”要以私志去改造公道,它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对科学认识的误区。现在很多科学家开始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科学的目标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这个自然界的本来关系(生态关系),而是使这个自然界和人类能够和谐地相处,所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
(取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03/27楼宇烈)
14.下列对“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中医诊治主要是使人不得病,一旦有了病,也是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不需要用药物治疗。
B.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以防病为先,即使得了病,也是调整自身的生理机制,打通闭塞,平衡阴阳。
C.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以防病为先,如果得了病,通常要请医生依照整体病情来调理诊治,恰当用药。
D. 中医诊治主要是使人不得病,即使得了病也不用治疗,只需加强锻炼,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
15.根据文意填空(4分)
中国哲学的“自然合理”的理念在中医的思维方式和中医理论中分别是         和
                。
16.文章中说“如果某种‘科学’要以私志的改造公道,它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对科学认识的误区”,为什么?(4分)
答: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2分)C
15.(4分)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整体生活力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的观念。
16.(4分)从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和自然合理的理念看,真正的科学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是要适合、符合事物的本来发展途径、趋势、而不是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西城一模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个性化医疗触手可及?
        个性化医疗时代离我们更近了。但它还没有真正到来。医学一直是门神秘的艺术。有些人更容易得病,而对某些人有疗效的药物可能治不好另外一些人。但最近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构成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个性化医疗取得了进展。两家相互竞争的公司分别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服务:人们可以付费检查自己的基因组。
        第一家公司是冰岛的解码基因公司。2007年11月16日,它宣布推出一种名为“解码我”的网上服务。顾客提供脸颊上的基因样本。公司将其与拥有几十万人基因组资料的数据库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列表进行对比。顾客通过密码验证登录相关网站后获得对比数据,评估自己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随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的一家新公司“23andMe”于2007年11月19日宣布了类似的服务。公司对唾液样本进行DNA分析后,将结果放在其须经登录验证的网站上。公司网站具有与Facebook类似的社交网络特点,如寻找有相似基因变异的陌生人等。
        两把钥匙打开了这一市场:方便的途径以及智能芯片。从基因角度来讲,人与人的相似率达99.9%,人类基因序列中的30亿个碱基对也几乎一模一样。智能芯片把整个基因实验室搬到了小小的芯片上。例如,23andMe公司基因分析业务外包给了美国的一家生物芯片技术公司伊忐米纳公司,该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珠状芯片(BeadChip)的产品,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每个珠子上都有基因组上SNP位点对应的DNA片断。当某个人的DNA样本被分成若干小份分布在正职璃片上后,它们就被吸附到相应的DNA片断上。研究人员就能轻易地发现某个个体的基因组中的重要SNP。
        这个发明很了不起。如果顾客想半严肃地探询家族根源,或者查查哪个亲戚给了自己绿色的眼睛,这种新服务项目能满足他们的愿望。然而,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原因之一就是SNP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也可能引错方向。23andMe公司和解码基因公司都称,它们提供的不是医学诊断服务,而是基因信息,它们鼓励顾客在必要时寻求医学建议。但这可能引出另一个麻烦。在美国,告诉医生此类检查的结果,很可能会在你的医疗档案中留下记录——保险公司往往能看到这些记录。尽管有一些法律保护条款,但许多美国人担心保险公司会利用这些资料拒绝被保险人投保。
——(取材于2008年2月6日《参考消息》)
14.对“智能芯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智能芯片”可以把整个基因实验室搬到小小芯片上。       
        B.“智能芯片”是表面上可以附着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
        C.研究人员很容易在芯片上发现某个个体基因组中的重要SNP。
        D.顾客通过“智能芯片”可大致探询自己的家族根源或某种遗传。
1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的药物对一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可能无效,这恰是医学的神秘之处。
        B.从人类基因的角度来看,人与人的基因相似率达到99.9%。
        C.将两家公司提供的服务作为预测疾病的手段是完全不可靠的。
        D.直到目前,人们还不能依靠基因组信息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
16.冰岛解码基因公司与美国“23andMe”公司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基本步骤是相似的,其步骤是:
        ①                                ,②                                ,
        ③                                ,④顾客通过网站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基因变异信息。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4.B(原文是“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
15.C(原文为“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意思是它不能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而非“完全不可靠”)
16.①顾客提供基因(DNA)样本;②公司对样本进行比较分析;③公司将结果放在须经密码(或登陆)验证的网站上供顾客查找;意思相同即可,1点1分。
朝阳一模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京剧讲课堂的喜与忧
教育部决定在10省市中小学试点利用音乐课推广京剧教育,这是件令人兴奋的好事。
大部分国家的美育都包括戏剧、音乐、美术三大部分,戏剧对于学生心智养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戏剧课程缺失的状况,那么,把戏曲的一些经典唱段加入音乐课,就有双重的意义。直接的方面,是能让学生了解感悟中国本土音乐的魅力。戏曲是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在声乐和器乐两方面都获得了很的高成京,所以把戏曲加到音乐课程里,能够改变学生从小只接受西方音乐教育的状况。间接的方面,学生还可以从中接受戏剧教育。两全其美。
艺术教育归根到底是情感教育。一个民族的青少年不能学会用自己民族的方式表达感情,那是很可怕的。假如我们小学到中学的艺术课程都是源于西方的内容,那么要让青少年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很难的。传统艺术教育是最根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它比那种表面化的、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不知道要重要和有效多少。
但是,推荐的15首教学唱段中有10首选自"样板戏",这引起很大争议。样板戏在政治中当然要否定。问题不仅仅在于它曾经被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更在于它有意识地鼓噪非理性的个人崇拜。同时,它有关阶级斗争的描述,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而言,破坏性远多于建设性。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京剧唱腔的精髓是什么?是它的韵味,它的人文内涵。一百年前的京剧在音乐技法上很简单,可是伟大的艺术往往是简单的艺术。正因为质朴上简单,为了让观众感动,演员们京只能致力于情感内涵、人文领域的发掘和深化。几代京剧大师都不是在京剧音乐的技术表面下功夫,而是在韵味上下功夫,是要努力探索音乐表现特定人物情感内涵的多重可能性。戏曲的唱腔流派,其魅力就在于各自不同的韵味,这是最深刻的文化积淀与结晶。
几十年来我们用西方的音乐思维和音乐逻辑改造京剧,表面上看来,作曲、配器等方面的技术在提高,在趋于复杂,查是它内在的文化内涵却在消退。样板戏的音乐创作放弃在流派上的发展,注重技术却忽视文化,在音乐上趋地线显易学,在向中小学生普及推广上似乎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好像是一条捷径,但它恰恰把京剧里最核心的东西舍弃了。京剧进校园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怎样把传统京剧的精华传递给学生,这是好事最终能否真正成为好事的关键。
(取材于2008年3月4日《北京青年报》对傅谨的专访)
[注释]①"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人将现代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文艺作品封为"革命艺术样板",后将这些作品称为"样板戏"。
14.下列对"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积极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让学生接受中国本土音乐的教育,感情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的魅力。
B.能改变我国中小学戏剧课程缺失的状况,让学生从中接受完整的美育。
C.能上青少年学习用自己民族的方式表达感情,从而更热爱自己的民族。
D.能够通过传统艺术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最根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
15.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戏剧对于学生的心智养成十分重要,所以世界各国的美育都包括戏剧、音乐、美术三大部分
B.吸收西方的音乐技术,会导致京剧内在的文化内涵消退,所以京剧必须保持原有的传统不能改变。
C.在政治上要否定"样板戏"的原因之一是它有关阶级斗争的描述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有破坏性。
D."样板戏"在音乐上浅显易学,在向中小学生普及推广上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是一条捷径
16.文章说"伟大的艺术往往是简单的艺术",从音乐的角度看,传统京剧的"伟大"和"简单"分别体现在何处?(4分)
四、(共10分)
14.(3分)
B("以改变我国中小学戏课程缺少的状况"与原文"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戏剧课程缺失的状况"不符,"从中接受完整的美育"也不对)
选错不得分。
15.(3分)
C(A"世纪各国"与原文"大部分国家"不符;B"导致京剧内在的文化内涵消退"的原因是"用西方的音乐思维和音乐逻辑改造京剧",而不是"吸收西方的音乐技术","不能改变"的结构也不正确;D原文说"似乎"更具有可操作性、"好像"是一条捷径,实际是否定这种观点)
选错不得分
16.(4分)
从音乐的角度看,传统京剧的"简单"体现在音乐技法(或"技术")简单(2分。要点"技法"或"技术"1分,答"技巧"不给分;"简单"1分);"伟大"体现在:音乐表现特定人物情感内涵的多重可能性(2分。要点"表现特定人物情感内涵"1分,"多重可能性"1分)。
意思对即可。
宣武二模
四、(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散文写作
(1)当下散文的走势令人担忧。1990年以后,“文化大散文”的出现,曾经散文①写作带来新的可能和自信,但在它逐渐定于一尊并不可避免地式微时,散文写作的虚假也为世人识破。这不仅反日了散文的艺术手法问题,也暴露了散文写作者的精神局限,而这两者都与散文写作无法传承某种散文②精神、无法主动探索汉语写作的新可能、无法应对转型期的思想危机等有密切关系。由于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散文写作的难度一开始就被消解了,而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必定会颠覆散文③这一文体的尊严,也妨碍了它的创新。
(2)许多人把我们这个时代指为黑格尔所谓的“从史诗到散文”的时代。我们在遭遇现代社会不久,“后现代”的部分症候就开始出现,而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震荡远比西方现代社会产生的震荡剧烈和复杂。知识分子的分化、分歧和各自的内心冲突便产生了。这些问题和冲突应当是促进散文发展的力量,是散文写作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本源,但恰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方面,散文④采取了回避和掩饰的态度。
(3)当下散文,不见了生动、丰富和复杂的现实,不见了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底线。一个作者在写作中与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也许并无是否合法的问题,但显然要有穿透现实的思想能力,一个散文作者必须保持知识分子的思想风度,对沉沦的社会保持警惕,不必剑拔弩张,但潜在的立场不可或缺。为什么一些散文作者的文字虽然漂亮甚至也有些动人但最终还是从读者的心里飘忽而去?为什么一些散文越来越缺少与自然与生态的对话,文字在面对自然时越来越少敏感,越来越不能抵达自然的怀抱?而所有这些缺失,都表明人的思想、精神、胸襟、情怀和格永嘉等都从散文中退去,散文中已经没有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和朱自清那一代散文中常见的名士、绅士、隐士和叛徒。
14.第(1)段中“散文写作的难度”,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5.对前两面三刀段中画线的4个“散文”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6.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写作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旦脱离了社会的发展,散文的生命便停止了。
B.社会转型期为当下散文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力量,给散文创新带来新的可能。
C.当下很多散文在作者立场、自然情怀等方面逊色于“五四”现代散文作家的作品。
D.当下散文向“五四”现代散文多方借鉴必将弥补自身的缺失并最终促进自身发展。
四、(10分)
14.①艺术手法方面;②精神思想方面。[评分标准:本题4分,一点2分。]
15.(3分)D[①泛指一般意义上的散文;②特指第三段中鲁迅、周作人等人所写的现代散文;③泛指一般意义上的散文;④特指没有写作难度的当下散文。]
16.(3分)D[此说法过于绝对,“必将……”有悖事理逻辑。]
东城二模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城市准入与共同体精神
        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在讨论准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准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现实背景的。这个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恶化。有人认为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可是这种变相的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冲突。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在一场经济博弈中,当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们知道这场博弈是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时,当他们对其他博弈者过去的表现都相当了解时,当博弈人数有限时,他们之间就更喜欢合作。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过去说农民老实厚道,特别是那些越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就越老实厚道。如今突然把这些农民称为“低素质”的闲杂人员,说他们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们离开了过去那个面对面的生活圈子,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大城市。来无踪去无影,老实厚道已经不符合他们生存的利益。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当然就没有必要信守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规则,偷偷抢抢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就需要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或者游戏要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之中。这样,大家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再简单地说,构成社会基础的是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
        现代国家成了维护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比如,当你到美国的一个大都市,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用不着担心自己受欺诈。现代国家的管理已经如此周密,保证了这种不相干的人之间的交易也是要重复的。不过,所有这些都不能取代基层的制度建设;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怎么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城市化进程恰恰是这方面的一块试金石。
英国都市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赖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一系列立法,从而逐渐承认工会的权利,保证工人阶级的基本福利,把劳工阶层接纳为城市共同体面的一分子。
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还是战后的日本。一位日本官员在10年前说了一句话:日本是一个村庄!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没有打破村庄里那种面对面的社会人际纽带。战后日本给农民的福利非常丰厚,农村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东京的一个大公司跑到一个村子,一下子把村子里一年毕业的学生全雇下来。这样,村子里一代人集体进城,到了一个公司,有了终身的工作和优厚的福利。他们自然以公司为家,在大都市还和在村子里一样,维持着对小共同体的忠诚。
从世界工业化的大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准入制度不仅无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从长期看,可能会把治安搞得更坏。城市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来“闲杂人员”失去了传统的共同体和面对的人际网络,同时又不能进入新的共同体,并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这样的环境自然促使他们在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时进行一次性的交易。上述各国国情虽然不同,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文取材于薛涌《不要把穷人拒于城市之外》)

14.下列对“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人们进行交易时,喜欢与那些不断重复的交易伙伴们合作或游戏。
        B.在个人利益交往中,人们愿意与那些彼此熟悉的少数人打交道,以维持不断重复的交易活动。
        C.说明人们生活在一个面对面的世界里,不仅与周围的人知根知底,而且要和这些人重复地打交道。
        D.说明人们生活在一个面对面的世界里,与周围极少数的几个知根知底的人,要经常地打交道。
15.根据文意填空。(3分)
        现代城市实现长治久安的三个因素是
        ①                                                                          
        ②                                                                          
        ③                                                                          
16.文章为什么说“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4分)
        答: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C
15.(3分)
①国家应具有维持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
②最大限度地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③立法接纳入城者为城市共同体中体面的一分子
16.(4分)城市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来“闲杂人员”失去了旧的人际网络,同时又不能进入新的共同体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这样的环境自然促使他们在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时进行一次性交易;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接纳他们,使他们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原因:3分,解决问题:1分)
海淀期末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筷子漫谈
  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
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
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
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
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己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筷子古名日“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约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
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约时期。
    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
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宇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己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月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的正确
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
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
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14?文中说筷子"大朴胜华",是因为筷子具有 □□□□,□□□□,
□□□□的特点。(3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箸"易名为"筷子"的原因。(字数不超出字格)(3分)
   答:
                                                                                                                                                                               
                                                                                                                                                                               

16?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巴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
   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筷子承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4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
   B?筷子虽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原因之一是它使用起来方便灵巧。
   C?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己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D?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四、12分
    14.取材方便 "形态简单 使用简便(3分,每点1分)
    15.民间讳俗,以"箸"为"快";大多竹制,添上"竹"字头;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加"子"。
       (3分,每点1分,知末按顺序写出扣1分)
    16.①表现了祈求平安的民族心理 ②体现了民族语言的发展 ③反映出中华民簇讲究礼仪
         的美德 ④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
    17.A(2分)
海淀二模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散文:脆弱的文体
    ①散文是一种最难用理论去框定的文体。广义的散文是一切用优美文字写下的具有真情
实感的文章,一切不可归于小说、戏剧、诗歌和理论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被划入到散文的
行列。日记、演讲录、墓志铭、回忆录、书信、作家的创作谈、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札记
和随想录,都有可能被当做散文来阅读。散文和别的文体最容易在界别上发生模糊。鲁迅的
《故乡》是小说还是散文,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歌,“小说的散文化”、“散文化的诗歌”,历
来都是文学研究者要面对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散文,一种可以囊括一切 “美文”的文体,关于散文的界定,就很难在一个目标下讨论。
    ②狭义的散文是指那些有着“刻意”的抒情色彩、明显的 “纪实”风格和夹带着艺术想像的思想议论的文章,确有一批作家,他们专事这样的写作,于是 “散文家”的头衔被特定地指称某一类作家,即以现当代中国文学而论,从朱自清到梁实秋,从杨朔到秦牧,从贾平凹到余秋雨,是人们通常指认的散文家。因为他们大量地、专门地从事这样的写作,于是,散文的概念就在这样的不确定中被人们狭义地认领下来。可我们明明知道,从古至今,有多少散文名篇并非出自“专门”的散文家之手。不要说《古文观止》这样的经典结集,就是翻读当下的“散文年选”,作者阵容的人贾构成恐怕也是最复杂的。于是,对散文的评论大多只能从具体现象入手,对散文的文体研究也更多地强调其中的精神因素。
    ③面对疆域无限的散文,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在我看来,散文除了它的“兼容并蓄”外,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同时又是一种极为脆弱的文体。我们可以谈论的,正是蕴藏在这种文体中令人心动的脆弱性。散文的脆弱在于,它是一种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艺术形式,散文中的“小我”过分狭隘,我们就不会与其中表达的感情沟通;散文中的“大我”过分夸张,失去自然与亲切,我们又会敬而远之,无法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如果作者的情感是真实的,叙事是纪实的,但在形式上拘于陈式,情感的动人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作者在形式上力求新变,内容上又失之于真实,矫揉造作又会成为我们的第一印象。而失去动人性或在阅读的“第一印象”中失分的散文,其价值就会严重缩水。不确切地说,类似的情形如果发生小说里,还有补救的余地,发生诗歌里还有谅解的可能。而散文是丝毫不可放松的。于是这个看似无形的不确定文体,其实对写作者往往会提出最为严酷的要求。一个人刻意去做专门的散文家,事实上要冒极大的风险。因为就文学史的情形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是非专门家写成的,成名的机缘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谁能说诸葛亮含泪写下的《出师表》、鲁迅愤怒而成《记念刘和珍君》是冲着散文写作去的呢?
    ④散文,既可以是出师前的动员,也可以是父亲的背影;既可以是对白杨的礼赞,也可以是对荷塘月色的欣赏;既可以是领袖的一篇演说,也可以普通百姓的一封家书;既可以是面对黄河的合唱,也可以是对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倾听。所有这一切无疆域的奔驰,都取决于是否能表达出令颤栗的真切感情,是否把持住了那一份脆弱的真情,是否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尖锋。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和科学家用优美文字写下的创作谈、研究札记都可以被划人到狭义散文的行列。
   B.散文是一种错综复杂,可以囊括一切 “美文”的文体,这种文体最难用理论去框定。
   C.文学史上的创作证明,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不是非专门家刻意写成的。
   D.所有能表达令人颤栗的真切感情,体现人类智慧尖峰的作品,都可以归入散文当中。
15.请结合文章第二段,用一句话给“散文家”下定义。(3分)
16.作者称散文是一种脆弱的文体,对写作者往往会提出最为严酷的要求。请概括出这些要
   求。(4分)
四、10分
14.B(3分)
15.散文家是指那些大量地、专门地从事有着“刻意”的抒情色彩、明显的“纪实”风格和夹带着艺术想象的思想议论的文章写作的作家。或:那些大量地、专门地从事有着“刻意”的抒情色彩、明显的“纪实”风格和夹带着艺术想象的思想议论的文章写作的作家被称作散文家。(共3分,①“大量地、专门地”1分。②三个特点1分。③句式1分)
16.①感情真实;    ②内容真切;     ③形式新变。(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3点给满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5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汇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