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团委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9: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团委工作总结
2012年,海口四中团委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思想教育,充分用活动文化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庆祝建党 90 周年为契机,在继往开来、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立足青年学生终身发展,立足团组织的先进性,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工作制度,积极创新地开展团委各项工作
(一)、强化了组织建设。
完善团委领导班子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召开第十三届校团委换届会议,已经选举了新的一届校团委班子,其中有8名团委委员,分别负责初中和高中的团委各方面工作。这更有益于我校团委今后开展学生的各种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2013年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发挥工作效能,校团委今后将创新基层组织,健全工作机构,在组织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力求建设一支组织纪律性强、管理观念新、活动方法多、活动内容变的组织队伍。
(二)、强化了活动管理。
努力搭建青年工作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团的先进性作用,让学生在活动文化中,触摸时代的脉搏,培养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如下:
1、加强了团的日常工作。
按学期及时整理了团务工作。借收缴团费的机会对团员人数及时进行摸底,截止到12月份,我校共有团员2500人,积极吸收要求进步的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截止到目前,今年共有460名学生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2、开展了系列推优工作。
充分发挥学校青年团校和青年党校的作用,通过各班级团支部、各年级团总支的层层推荐。
3、实施了社团系列工作。
目前,由于场地和时间的条件限制,我校学生会各部门和社团工作运行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成绩不突出,这跟管理不到位由一定的关系。为了加大我校团委的宣传力度,今后将开设改版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工作,并在团委的直接领导与指导下,通过创新,将节目开辟了每周星期一的《每周评论》栏目、每周星期二的《英语天地》栏目、每周星期三的《音乐驿站》栏目、每周星期四的《子午书简》栏目、每周星期五的《经典欣赏》栏目以及每周星期六专为高三同学开设的《直面高考》栏目。时间都是在下午2:20-2:35,有条件允许下午放学后还将继续广播。
4、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
12月10日成功举行了纪念“一二·九”运动新团员宣誓活动,在活动现场,有学生自行组织、管理,活动初见成效,今后将继续在团员干部的培养方面继续创新,为团干的锻炼提供更大的舞台。
5、开展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本学期,为了保证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青年志愿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如在新生开学报到的服务、体育节的志愿者服务、十大歌手比赛的志愿服务、为迎接上级宣讲团的志愿服务、校园“庆十八大·迎一三年”的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等,志愿者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强化了工作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团委“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目标,校团委积极谋略,打开工作思路,为新时期团的工作注入了不少新鲜的活力,赢得了社会和师生的好评。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互联网的作用,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是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积极丰富青年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三是学会组织创新。努力搭建各种活动平台。
为了调动全体团干部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委内部机构按岗设人,以年级为单位抓各支部的工作落实情况,促进团委向更健康更高速的工作目标发展,确保学校团的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四是紧密结合学校教书育人这一工作中心,开展有益活动。
未来,高校将更多以自主招生考试以及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团委的很多工作都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开展会说(演讲)、会写(写作)、会思考(辩论)等系列活动,就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设计的。
二、围绕学校工作,开展多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
本学期,我校团委围绕着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好评,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我校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