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3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校资料  公    输

【基础知识】

1.词类活用

①吾既已言之王矣 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②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③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④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⑤义不杀少而杀众 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⑥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名词作动词,入侵;⑦犀兕麋鹿满之 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⑧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⑨公输盘之攻械尽 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2.古今异义

①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②所以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④虽然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⑤金 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 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⑥文 古义:刺花纹,彩饰 今义:常指字和文章;⑦胡 古义:为什麽 今义:姓氏。

3.一词多义

①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 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制造。  以牒为械 当作。②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 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 动词,入见。③类:不知可谓知类 动词,类推,   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④子:子墨子闻之 子,先生,老师  愿借子杀之 子,您;⑤说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 说,解释,陈说。⑥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⑦之: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样        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的”,结构助词 ;⑧起:出发、动身 起于鲁  起身 子墨子起,再拜;

⑨以:将以攻宋 凭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以牒为械 用;⑩而: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承接。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表转折,“却”。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承接。      公输盘诎,而曰——表转折,“却”。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表转折,“却”。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表转折,“却”。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表承接。

4.通假字

①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②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④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中考试题】   

(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公输》)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于是)        ②公问其故 ( 原故、原因)

③望其旗靡    (倒下)        ④公输盘诎 ) (“诎”通“屈”)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B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为械  A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答:大国,是难以测

(2)虽杀臣,不能绝也。答: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 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5:57 | 只看该作者
孟子二章

【基础知识】

1.重点词语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环】围。【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固国】巩固国防。【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顺】归顺,服从。【故】所以。【畎亩】间、田地。【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恒】常。【然后】这样以后。【困于心】内心优困。【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法家】有法度的世臣。【外患】外来侵略的忧患。

2.通假字

【亲戚湖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一词多义

【之】亲戚畔之:代词,他      三里之城:助词,的      寡助之至:动词,到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而】而后作: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以】以天下之所顺:凭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4.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古义:放弃    今义:委托。【委而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限制   今义:疆域【七里之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亲戚畔之】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交付

【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出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5.词类活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般“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一般“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一般“饿”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一般“空”“乏”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贫困。

【行拂乱其所为】一般“乱”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一般“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人恒过】一般“过”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一般“入”“出”是动词,在此活用为为名词,国内、国外。

【中考预测】

(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 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原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至( 极点  )       (2)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

(3)所恶勿施尔也(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4)兽之走圹(跑)

7.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2分)

9.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

10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乙文翻译】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三)阅读甲、乙文,完成第11~14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明白、知晓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同“弼”,辅佐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匹敌、对抗                   (4)悉可俯拾。完全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文: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卒章显志     

【乙文翻译】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认为需要(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的。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没有一个不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它们)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6:16 | 只看该作者
鱼我所欲也

【基础知识】

1.       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2.重点词语

①得兼:能够同时得到。②有甚于:比……更重要。③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④苟得:苟且偷生。 ⑤ 患:祸患,灾难。⑥ 已:停止、放弃。非独:不仅仅。⑦避:躲避向:从前⑧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⑨辨:辨别。⑩ 穷乏:贫穷。⑵通假字得通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一词多义

①    为: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③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⑷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①之:呼尔而与之(代词 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 的)②而: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③于:所欲有甚于生者(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比)

4.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散文家。儒家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世称“亚圣”。

【中考预测】

(四)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

17.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②威武不能屈: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18.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答: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19.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乙文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6:29 | 只看该作者
庄子故事两则

【基础知识】

1.字音

相梁(xiàng) 鸱(chī) 吓(hè) 鲦(tiáo) 濠梁(háo) 醴泉(lǐ)

2.字词解释

①相: 辅助君主的人,这里作动词,做宰相。②国:国都、京城。③止:栖息。 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④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⑤安:疑问代词,怎么。⑥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⑦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⑧是:这。

3.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③【或惠子曰】古义:有人  今义:或者表选择的连词

④【于是鸱得腐鼠】古义:两个词,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特殊句式:【倒装句】搜于国中(状语后置语)

5.文学常识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中考预测】

(五)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0~23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确定是)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③固不知子矣(固然)             ④请循其本(遵循)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2. 庄子坚持主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3 在这场辩论中,究竟谁是胜利者?

答: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是惠子胜利者。但是从辩论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

(六)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4~23题

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故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③。”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④,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⑤之智,不亦过乎!

【注】①管仲、隰朋: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即孤竹国,在今河北省。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蚂蚁洞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④圣:精明通达。⑤不难:不以……为难。⑥圣人:古代指有智慧的人。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从桓公伐孤竹(征伐、征讨)②蚁冬居山之阳 (山向阳的一面。即山的南面)

③以管仲之圣(介词,凭借)④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介词,表因果关系,因)

25翻译句子: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答:春天出征,冬天返回,(于是在路途中)迷失了道路。

26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并说出它的比喻意。

答:老马识途。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把事情办好

27. 短文点明寓意的句子是: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8.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①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人,在“至其所不知”的时候,尚且能“不难师于老马与蚁”,这说明了人们应该向他人或事物学习有益的知识。②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翻译】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7:03 | 只看该作者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

1.生字读音。

曹刿( guì  )请见   又何间( jiàn  )焉     肉食者鄙(bǐ  )  弗( fú)敢专也   小惠未徧( biàn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战于长勺(Chángsháo)     登轼(shì)而望之  夫(fú)战      望其旗靡(mǐ)

2.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战?“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重点字词:

【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请]请求。【见]接见。[间]jian,参与。【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安】有“养生”的意思。【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弗]不。【专】独自专有。【对]指臣对君说话。【偏】 同“遍”,遍及。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 【福I动词,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察](—一)明察,弄清楚。【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乘】乘坐一辆战车。【败绩]大败。 [鼓]动词,击鼓进军。[驰]驱车(追赶)。【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靡]倒下。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遂]于是,就。[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既克]已经战胜。既,副词。[故]原因,缘故。【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作】振作。[再]第二次。【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

4.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一词多义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之】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安】 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7.成语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2)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3)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4)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中考预测】

(七)(2012·黄石)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完成第29~33题。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虚报  )        (2)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交换  )            (4)今日是也(  这样  )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B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3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3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答: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

33.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从人物性格特点何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

曹刿:深谋远虑(远谋)语言描写。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7:15 | 只看该作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基础知识】

1. 生字读音。

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yòu)余 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    时时而间(jiàn)进     期(jī)年之后

2.通假字

孰:通“熟”,仔细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4.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今:讽刺。)(2) 窥镜 (古:照,看。今:偷看。)(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讥于市朝 (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6)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大约。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8)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9)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第二天或未来。)(10)朝服衣冠(古:穿戴。今:穿)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语句可调整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语句可调整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3)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中考预测】

(八)(2012·盐城)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魏文侯从谏》,完成第33~36题。

【甲】(见教材原文)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 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3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实在)(2)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指责   )

(3)不以封君之弟 (用、把、拿)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3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今齐地 / 方千里

(2)文 侯 问 于 群臣(曰)文侯 / 问于群臣(曰)

3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

36.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

(1)方式相同处: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方式不同处: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3)规劝结果: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乙文翻译】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国,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国封给他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说:“臣下认为,如果一个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47:28 | 只看该作者
愚公移山

【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2)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8)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9)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0)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1)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12)苦  古义:愁  今义:痛苦

2.一词多义

(1)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2)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3) 且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4) 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3.通假字

(1)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4.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②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④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⑤何苦而不平?

(2)被动句

 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省略句

 ①(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③帝感其诚。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  ④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中考预测】

(九)阅读《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完成第37~40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37.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苦于     ) (2)固不可彻(   顽固 )

(3)甚矣,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4)虎亦寻卒去(  不久  )

38.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答: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9.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40.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答: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0 00: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