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2 11:48:08
|
只看该作者
期末复习资料汇编(3)
第五、六单元
字词听写题:
颟mān顸hān 渊薮sǒu 憬jǐng悟 驾驭yù 硕shuò果 滞zhì涩sè
贻yí误 熬áo过 侥jiǎo幸 嫩nèn芽 斑斓lán 枯萎wěi 分歧qí
嗜shì学 逾yú约 叩kòu问 叱chì咄duō 俟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容臭xiù 烨yè然 緼yùn袍敝衣
廪lǐn稍shāo 裘qiú葛 冻馁něi 谒yè见 撰zhuàn写 贽zhì
矢shǐ志不移 磅páng礴bó 赋fù予 香醇chún 屹yì立 黝 yǒu黑
铸zhù就 摔shuāi垮 柯kē 湖畔pàn 殷yīn勤 花蕾lěi 反诘
茸róng毛 纤xiān细 哨shào兵 青冢zhǒng 积攒zǎn 哕哕huì
悼dào念 钦qīn佩 抑郁yù 妥tuǒ协 跻jī身 醒豁huò 胡髭zī
卷帙zhì浩繁 坦率shuài 强悍hàn 同僚liáo 熟悉xī 咖kā啡
跺duò脚 畅泳yǒng 丧sàng失 人溺nì己溺 舔舐shì 岚lán
有朝zhāo一日 届jiè时 蜡烛zhú 真挚zhì 罕hǎn见 雄辩
痛失良机 万无一失 一念之差 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存活 博爱
情愫 惆怅 错过 过错 跳槽 追悔 导致 信服 酷冬 坦怀
取决 各得其所 平顺 时日 坦荡 拥护 不毛 授予 永恒
融合 渴盼 不巧 脉络 熏风 领略 吐翠 黯然失色 盈余
踪影 归宿 要谛 进程 律己 公正不阿 严酷 衷心 先圣
洗耳恭听 下车伊始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离经叛道 若无其事
名义 血气方刚 谦恭 斗胆 片言只语 讥嘲 堕落 如饥似渴
开怀畅饮 厌腻 无懈可击 包袱 寥寥 景慕 交头接耳 成见
趁热打铁 诺言 不禁 哄堂大笑 打抱不平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诗歌默写题:
1、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系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9. 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10.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文言文阅读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爱好)学。家贫,无从致书(没有办法买到书)以观,每(常常)假借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抄录),计日以还(计算来送还)。天大寒,砚冰坚(结成坚硬
就自己(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有时)天
的冰),手指不可屈伸(弯屈伸直),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录(抄书)毕,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
走(赶快)送之,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人多以(把)书假
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
余,余因(于是)得遍观群书。既(已经)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又患(担
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
心)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求教),尝趋(跑到)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前辈)执经叩
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
问(请教)。先达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门人弟子填(拥挤)其室,未尝稍降
辈请教。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
辞色(稍微缓和言辞脸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身倾耳
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
以请;或遇其叱咄(训斥),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解释);
表示尊敬而专心地请教。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
俟(等待)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严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客店),
获。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
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四支(支通肢)僵劲(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被子)拥覆,久而乃和。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提供伙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被通披,穿着)
长时间才暖和过来。寄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腰:名作动,挂在腰间)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的享受。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
(挂着香袋)烨然(光彩照耀的样子)若神人;余则缊(旧絮)袍敝(破)衣处其间,略无慕
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
艳(羡慕)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因为内心
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穿的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无冻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送来冬夏的衣服,没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有受冻挨饿的担心;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没有奔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在这里,不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必象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之过哉!
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同辈的人)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子谒(拜见)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讨论辨析),言和而色夷。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流畅、通达。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在学习上用心很劳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2、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是:1四支通“肢”肢体 2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3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5.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7.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作用。。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9.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答: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答: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表现在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2.“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3.本文的主旨句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句话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4.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涵义是: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1.这段重点写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是: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是可谓善学者矣。这样评价的依据是:1流辈甚称其贤。2辞甚畅达。3言和而色夷。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3.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5.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6.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7.现代中学生应该这样读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8.读完此文后,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