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4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风悲画角②,听《单于》③、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④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⑤。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注释:①鲁逸仲:北宋末年(元祐中)隐士。
②《单于》:曲调名,唐代《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等曲。
③骎骎:读qīn ,马速行貌。
④绿罗裙:家中绿罗裙之人。
①词的上阕,作者勾勒了 、 、
、 、四幅画面,渲染出凄凉、冷落的气氛。(2分)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说说你对“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的理解。(4分)
答:
③《蓼园词选》云:“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6. B 王读wàng,“为王天下”或“统治天下”。
7. B副词。相当于“才”。(A转折连词/顺承连词 C介词,凭借/目的连词,来D同介词“于”,比/句尾语气词,表感叹。此为倒装句)
8. D“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的手段,“干东土”是目的,两者之间可加表目的地连词“以”。
9.C ①对“仁”的解说;③强调上古帝王事迹不同;⑤楚王反问墨子的话。这三句均非“直接证明仁者为民谋利”。②④句属于贤人和墨子“为民谋利”的事实论据;⑥句“直接证明仁者为民谋利”。
10.B“其当世之急”,应翻译为“他们承担社会的急难”,此项中错解为“在国家遇到急的时候”,关键是“当”的解释,“当”在这里是动词,不是介词。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6分)
[参考译文]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劝阻说:①“高缭侍奉您,三年了连个爵位都没给,还要辞退他,这按理讲可以吗?”晏子说:②“我是个偏狭浅薄的人。要大家像张网之绳一样辅助我,这样以后才能行为端正。③现在这样先生侍举我三年了,都不曾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我)把他辞退了。”(每句2分)
12.(9分)
①(2分)谯门画角、孤村飞雪、乱叶敲窗、寒云惊雁。(字数不限,意思成画面感即可)(对2个1分)
②(4分)
[参考答案]“为问”句,写诗人试问暗香浮动的梅花,是否也有万点相思泪。诗人以拟人写法将人的相思之情赋予梅花,又夸张地写出情泪万点,极言相思之深,情感上淋漓痛快。此外,还运用借代(“暗香”借代梅花)、比喻(泪珠比喻为“啼痕”)等写法,文采斐然,笔法十分精妙。
③(3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通观全词,上阕写景:“风悲”“孤村”“乱叶”“寒云”,这不仅是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战乱之后民生凋敝、疮痍满目的现实写照;下阕写抒情:“故国”“归梦”“相思”“余恨”,是写自己的思家思亲,又无不在写“中原失地”之悲愤细玩词意,便觉寄托遥深,其“词旨”的确“耐人寻味”。
参考译文】
对其他物类仁爱,对人却不仁爱,不能算是仁。对其他物类不仁爱,只是对人仁爱,仍然算是仁。所谓仁,就是对自己的同类仁爱。所以仁德的人对于百姓,(如果)能使百姓便利,就没有不去做的。《神农之教》上说:“有壮年却不去种田的男子,天下就会有人因此而挨饿;有壮年却不去织麻的女子,天下就会有人因此而受冻。”所以神农人亲自种田,他的妻子亲自织麻,以此表示要为百姓谋利。贤能的人不顾海内路途遥远,时常往来于君主的朝廷,(他们这样做)不是来谋求私利,而是为百姓谋利的缘故。如果有为民谋利的君主,天下就会归附他了。为王天下,并不一定要靠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精选的士兵和训练有素的猛士,不一定要毁坏人家的城郭、杀戮人家的臣民。上古统一天下的大王很多,但他们的事迹都不相同。而他们承担社会的急难、关心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害是相同的。
公输般制造高大的云梯,想要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这件事,从鲁国出发,撕裂了衣服裹住脚,日夜不停(地赶路),(赶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的都城郢,拜见楚王说:“我是北方浅陋之人,听说大王要攻打宋国,确实有这回事吗?”大王说:“对。”墨子说:“是一定能夺得宋国才去攻打它吗?或者是没有获胜的把握加之这又不是正义的战争,但还是要去攻打它呢?”大王说:“如果一定拿不下宋国,而且又没有正当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墨子说:“十分对。我认为攻打宋国一定不能成功。”大王说:“公输般,是天下的巧匠,已经制造了攻打宋国的工具。”墨子说:“我想请公输般试着攻打,我请求试着防守。”于是公输般就设置攻打宋国的器械,墨子的设计守卫宋国的防备。公输般进攻了多次,墨子我次将其打退,使他不能进入,所以楚国停止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墨子能够凭借战术来抵御楚国的进攻,避免了宋国的灾难,说的就是这件事。
不从为民谋利出发的贤明的君主和通达的士人是没有的。上古时代,龙门山还没有开凿,吕梁山还没有开发,黄河之水从孟门山漫过,泛滥横流,无论是丘陵沃野还是平原高山全都淹没了,(人们)把它叫做“鸿水”。于是禹疏通黄河,引导长江,筑起彭蠡泽的堤防,来使东方洪水消退,拯救了许许多多国家,这是禹的功绩。为百姓操劳,没有比禹更辛苦的了。
西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子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取材于《史记 ? 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其万石之谓邪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 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 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子孙)来归谒,(奋)必朝服见之 B.不言而齐国大治,(齐人)为(万石君)立石相祠
C.子孙有过失,(则)不谯让,为便坐 D.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9.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写石奋行事恭谨的一组是 ( )
①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②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③(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④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⑤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⑥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恭敬,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里。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孙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未加标点处断句。(5分)
叶廷珪云:余 幼 嗜 书 自 肄 业 郡 犀 牵 丝 入 仕 四 十 余 年 未 尝 释 卷 食 以 饴 口 怠 以 为 枕 士 大 夫 家 有 异 书 无 不 借 借 无 不 读 读 无 不 终 篇 而 后 止 长 恨 无 资 不 能 尽 传 写 间 作 数 十 大 册 择 其 可 用 者 手 抄 之 名 曰《海录》。 (取材于《初潭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古 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①对这首古诗内容形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歌。“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后用作诗体名称。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的原因是胡地多凶险,常用性命之忧。
C.“飙风”即狂风。“何修修”形容树顶像干枯的鸟尾一样,“何”是“多么”
D.“衣带日趋缓”是说乡愁使人日渐消瘦。“心思不能言”指乡愁难以表达。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写滞留胡地罹故乡的古代诗歌。诗歌中充满苍凉悲怆的情调。
B.“胡地”二句写了恶劣的天气,也描写了凄凉的景象,这些都触发了乡愁。
C.“离家”以下四句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忧愁苦闷。
D.这首诗杂有三、四、五、七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③请你就本读者论坛中情与景的关系,或就修辞妙用任选一点,写一段鉴赏文字,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4分)
6.A(“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7.C(A.“之”①宾 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两个“若”都是人称代词“你”。D.“以”①因为;②在。)
8.B(应是齐人为石庆立祠。)
9.B(①写的是石奋四个儿子的事情;④写的是石奋的长子石建对待父亲的作为;⑥写齐鲁诸儒自比不如石奋,是间接写石奋为官行事恭谨。)
10.A(“无才能却颇受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一句有误:官至“太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犀/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取材自《初潭集》)
[参考译文]:
叶廷珪说: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业,一直到成家步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吃饭的时候读书觉得嘴里香甜,疲卷时候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借来的,借来没有不读的,读,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自己)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完。在那么多书里,挑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12.(10分)①(3分)B②(3分)C③(4分)本题无确定答案,可视住答实际情况给分。给分依据是:(1)须是鉴赏文学;(2)内容须切合此诗实际而不是泛泛而谈;(3)贵在有自己的看法而不在深浅。(4)容许有不同意见,但要言之成理。(5)语言要简洁。关于评分:提出观点1分,举例分析鉴赏2分,语言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十五岁时,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问他:“你家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能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竭尽全力效劳。”于是高祖封他的姐姐为嫔妃,让石奋做中涓,把他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
他做官到文帝时,靠积累功劳官职升到了太中大夫。虽然没有文才学问,但他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让他担任九卿之职。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有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都做到了二千石的官职。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恩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就称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回家养老。他作为大臣每年定期参加朝会时,经过皇宫的门楼,一定要下车小步快走(以示恭敬),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手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子孙做小官,回家时拜见他,石奋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责备,(但是)不上正座,面对食案不吃饭。然后儿子们责备有过错的子孙,由辈分高的带领脱掉上衣袒露上身一再射罪,表示悔改,这才饶过。有已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妈使闲居在家,他也要穿戴整齐,(显出一副)端庄严肃的样子,仆人也都是一副恭敬谨慎的样子。万石君一家因为教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年老时,头发都白了,而万石君却依旧健康没病。石建做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探望父亲,暗中询问伺候父亲的人,拿着他父亲的内裤,亲自洗涤,然后再交给仆人,不敢让万石君知道,习以为常。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的儿子中是最随便不拘礼仪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整个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的好家风,他不靠政令,齐国就治理得很好,老百姓为他建立“石相祠”。
万石君在汉武帝元朝五年时去世。长子郎中令石建哭 得十分悲伤,扶着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后,石建也死了。石奋的子孙都很孝顺,但石建最突出,其孝顺程度超过了万石君。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努力”,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的人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却能使局面安定。这可以说是努力按照孔子说的标准去做了!
朝阳一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 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靖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政治几乎三王之盛,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盛于今。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滋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词,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割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史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颜共非笑,而予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予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较理而废,后来湖州长史以卒, 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受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也。与子美同时饭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今皆被收采,进显于朝迁。而子美独不闥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取材于欧阳修《苏氏文集序》)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 怪:感到奇怪
B.韩、李之徒出 徒:徒弟、弟子
C.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岁数,年龄
D.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近:接近,学习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一酒食之过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此其可以叹息流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东也
C.予举进士于有司 不拘于时,学于余
D.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序八州而朝同列
8.下列语句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予)遂以其集归之
B.弃掷埋没(于)粪土
C.时人颇共非笑(之)
D.其始终自守,(然)不牵世俗趋舍
9.下列顺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是
①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②则不能少毁而掩敲蔽之也
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④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
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⑥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死后四年,欧阳修才从苏子美的岳父家得到其遗稿,并集录成卷。
B.苏子美遭排挤挫折,被贬为民,漂流异乡,他的文章却大天下流传开来。
C.苏子美提倡古文,在他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一代文风得以彻底改变。
D.与苏子美一起饭酒获罪的豪俊,后来全都晋稓官职,苏子美却不幸死去。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按要求完成①~②题。(6分)
①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予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②将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翻释成现代汉语。(3分)
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予美也。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①~③题。(9分)
[双调]殿前欢
梅花景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释]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①"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
②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
③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3分)
6.B (徒:这类人)
7.C (A介词,因:介词。B副词,加强语气;代词,自己。C介词,被。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8.D (非转折关系)
9.D (①、②肯定苏子美的文学才华,④、⑤肯定苏子美的文学追求,③不是评价苏子美,⑥是评价苏子美的为人)
10.C ("在他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一代文风得以彻底改变"于文无据)
第Ⅱ卷(共120分)
三、(共23分)
11.(6分)
①(3分)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申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但"今世/犹若此"和"后世/宜如何"若断,则必须都断,否则按错误的断句论。钷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3分为止。
②(3分)
他们功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能译作准确通顺的判断句也可)
"其"1分,"去"1分,"意"1分。意思对即可。
12.(9分)
①(2分)
月下梅影(只答"梅"、"梅花"、"梅影"等,给1分)
意思对即可。
②(4分)
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1分。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受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1分。要点"受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意思对即可。
③(3分)
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1分。要点"在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1分。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1分。要点"高洁的情操")。
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评分】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社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妇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常常放谢出,(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漂流异乡、困窘无奈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在现代被压抑,(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他到后世不再被压抑,(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您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险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静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令人叹息流泪啊。
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