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1:3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桥小学 余波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艺术博大精深,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时间还不长,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艺术、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上,总结出的经验、可借鉴的事例不多,笔者就自身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经历,粗浅谈一下本学科课堂教学艺术,作为抛砖引玉吧。
    一、激发、利用学生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并觉得可以打游戏、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愿意学、乐意学、主动地去学。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时,内容枯燥而又相对深奥,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为此可设计一节组装计算机的课,制作了相关网络课件,从当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组装计算机为目标,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小组设计组装方案。这样,学生们就来劲了,积极学、问,分工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加以点评总结。这样,整堂课用身边的例子,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很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应对学生兴趣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师发现后,就此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枯燥概念形象化
    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中的有些内容会显得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如在讲软盘写保护时,很多学生会混淆,到底小孔露出来是写保护呢,还是关着时是写保护。我在讲解时,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大家把小孔看作是门卫的眼睛,小孔露出来时就是眼睛张开时。当门卫眼睛张开时,他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一般人是进不去的。相反,门卫闭着眼睛打瞌睡时,他就起不到保护那扇门的作用了。所以说,小孔露出时,是写保护状态,而关闭时不是处在写保护状态。
再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剪贴板”概念,我就讲了《宝缸》的故事:故时有一个老妇种地时挖到一只放什么下去就能成倍变什么的宝缸,她把变出的食物、衣服分给村上的穷人。村上的财主想霸占它,官司打到县衙,结果宝缸被县官霸占,县官的父亲去看热闹,不慎跌入其中,结果拉出许多一样的县官父亲。以此来形容“剪贴板”就是电脑中神奇的缸,这样学生就很好理解它,印象比较深,操作中就会善加利用。

   三、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而非传统的灌输者;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发挥好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例如,课本Word基本编辑一节,学生应该掌握文字输入、格式设置、移动复制等操作,但这样的内容学生往往没有兴趣与耐心进行多练,这些基本的操作如果不能熟练完成、灵活运用,势必会影响以后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提高。为此,可把这节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训练的常规课设计成这样的几个任务:首先开始一个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是嘴巴说得快呢还是Word打字打得快呢?由此学生很有兴趣输入这句话,并很快转到选定、复制、粘贴的操作中去。接着再开始一个龟兔赛跑游戏:面对一段次序混乱的文字,比赛谁先把它的次序调整好,由此重复训练选定、拖放、剪切、粘贴等操作。然后说明兔子败了,但它不灰心,准备平时多加训练,让你为它制定一个训练计划:由若干个训练项目,填写在一张事先准备的空课程表内,由此再次进行选定、复制、粘贴操作。这样在绕有兴趣的活动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1:34:28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操作得到了加强,从中还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操作习惯。在尝试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之后,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合理采用“任务驱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师生沟通

    课堂教学,实质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双边活动,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可以理解成师生之间的沟通,如何使师生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除了采用一些常规做法外,我觉得还可在信息技术课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挖掘。如今一般的学校机房,大多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安装了像远志、苏亚星、TOP2000之类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比较容易实现点对点通讯与辅导、转播学生作品、共享劳动成果等操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系统,去拓展课堂教学功能,运用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机房上课,机房里装的是远志多媒体教学系统。我在监控学生操作时,发现有个学生在安装游戏,本来我想大吼一声让他站起来,但总觉得这样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也影响其他学生。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何不用“远志”系统给他发条消息,这样既提醒了他,也不影响其他学生,还不用我走下去。于是我就这样做了,那个男生收到我的消息,看了看我,立刻就明白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以前完全不敢想象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拓展。

    上面列举的点点滴滴,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作的一些探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相互取长补短,在教学中讲一些艺术、找一些方法,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