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4 00:46:18
|
只看该作者
张家立:在处理贾岛为何冲撞韩愈的仪仗队时,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三节,模仿贾岛如痴如醉的样子,正是从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出发: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不难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知道贾岛是由于全神贯注,才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进一步体会到他是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人。接着,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韩愈:责问 贾岛:诚恳、请求宽恕)。这样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让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张德景:教学课文第七节时,老师围绕“为什么用‘敲’字好?好在哪里?”学生读书、交流,得出了三个理由:(1)有礼貌;(2)衬托月夜的宁静;(3)更响亮些。第三个理由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老师能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推”字和“敲”字的韵母“uī”、“āo”,学生从朗读中获得了个性体验,比老师直接传授效果更好。学生读了课文最后一节,明白了“推敲”并不是单指两个动作,还用来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这时老师总结课文:由于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背后的故事,又深化了主题。课文到此也就突破了难点,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