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之川
厦门教育学院俞发亮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搜集了2001年以来的几十篇“争议作文”,汇为“‘争议作文’及争议”,拟交有关出版社出版,并约我谈谈看法。我想,与其写一些无关痛痒的应景文字,不如谈谈作文的“应试”问题。这本书既然以服务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为目的,以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为读者对象,必然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在目前高考、中考为中学教育“指挥棒”的整个社会大背景下,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回避应试问题,像有些人概括的那样,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考试扎扎实实。与其掩耳盗铃地羞羞答答,不如光明正大地求真务实,认真地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该怎样把较强的写作能力转化为较强的应试能力?我认为,无论是平时的作文教学,还是应试作文研究,都应该明确一点,即作文既要为“应需”服务,又要为“应试”服务。二者并不矛盾,而且缺一不可,正所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常说素质教育,其实,语文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叫“语文素养”)就是一种最切实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的素质,也可以说就是一种“生计教育”。而语文教育,无非是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在现代社会,能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而写作,既是一种必备的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生活能力。在人与人的交际交往中,人们不仅需要口头交流思想,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用笔头表情达意,抒发感情,这就需要写作。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学生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都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写作文。一般说来,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先做到文从字顺,结构完整。进一步的要求,才是见解深刻,形象丰富,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而高考作文中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实也正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类分等的。在目前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一般是60分,占整个试卷总分的40%。上海卷及福建卷已占70分,还有专家呼吁要进一步提高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赋分比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作文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具备了较强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在目前教育考试体制下掌握了应试成功的利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