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 11:20:01
|
只看该作者
二
以游戏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作文是大纲根据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使小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作文训练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并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所观察的事物有个是与非、美与丑的正确认识,才能写出“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而有真情实感又不说假话”的文章来。
我在学生写人、写物或写事的作文训练中,通常是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进行定向性的实际观察,使他们掌握到的材料都是他们亲自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全都是他们很熟悉的。这样,学生们写起作文来便会得心应手,再也不用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心里发愁、害怕写作文了,出现由当初的“愁于写”变成“乐于写”了。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有意义的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或比赛,如老鹰捉小鸡、警察抓小偷、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如第十二册的积累运用三的作文训练是“记一件令你难忘的事”。这次的作文要求写一件事,必须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令你难以忘怀的事,而在叙事的时候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难忘的原因,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我在这次作文之前通过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并在开展活动之前暗示学生要注意观察自己周边的人、事物,在活动完之后还要进行说话训练。
在上作文课前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场接力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游戏中让每人都扮成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并要学生们留意观察周围角色的动作、形态等,最后优秀的两组学生进行决赛。游戏过后,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前的说话训练,因为学生们注意观察,所以他们叙述的角度各异,内容多样,有的说比赛的情况,有的说轮到自己比赛的情况,有的说看别人比赛时心里的活动。如有一个学生说:“我看到本组的同学比赛时,心扑通扑通直跳,手脚有些不听使唤地直抖,但是当我看到其他组的同学比我们组的同学领先时,刚才的心跳、发抖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就只有‘加油’两个字了,最后终于在我们的加油声中,我们小组……哈哈……终于胜利了。”同学们各自把自己的观察叙述出来后,老师又指导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把思路整理出来,之后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就可以了。这样,由于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口头能力的表达也增强,写作文也有内容写了。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就不会枯燥无味,老师改作文也不会觉得辛苦了。
三
作文之道,贵在积累。作文如一栋大楼,词语就是构成大厦的材料,学生积累的大量的词汇,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不会脑子一片空白。在中高年级,虽然识字量相对的比低年级多,但能用正确的语句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这就要靠积累好词语、好句子,积少成多,学生在无意识的记忆中就掌握了不少字词,并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所以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每学完一课书或一个积累运用,必定要求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接受能力强的还要求他们分门别类。除此之外,还要学生把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的警句、格言或出色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段落摘抄下来,并细细体味其妙处。在日常生活中的谚语、歇后语及其他富有地方特色、个性色彩的人物语言也摘抄下来。日积月累,学生所掌握的词语词汇就会丰富不少,而作文时词语如同泉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有些同学在写难忘的一件事时,他写到了自己在晒稻谷时学大人观看天空云彩的变化情况来决定自己能否溜回房间看动画片的有趣故事,当中就用了一些老人常说的谚语,“天上鱼鳞般,稻谷不用翻”、“东虹轰隆西虹雨”等等,连老师看了都觉得非常有趣。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是创设情境的驾驭者,所以,老师只有精心地去设计与引导,才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