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2-30 02:38
标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以学定教,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分析与设计】
1、教材分析:
《确定起跑线》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应用,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所谓综合应用,是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
教材75-76页展现了一个椭圆形的运动场,提出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提出了三个有层次的问题:(1)为什么在跑400米时,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点上?(2)各跑道的起点应如何确定?(3)相邻两道之间起点应相差多少米?
这个综合应用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了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承上节过渡语:一个好的探究问题,需要具备适应性、可操作性、开放性。我们的学情与这三个性是相吻合的。)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们摸清了学生所具备的三个基础,正适应这三性:(1) 生活经验: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普遍喜欢体育活动;我们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到体育场,或做操或运动,因此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通过电视节目学生对起跑时运动员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具体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跑道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理性的角度去认真的思考。也很难通过经验和观察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具体分析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2)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圆的概念、圆的画法、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使得探究问题本身具有可操作性。(3)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小组自我探究的能力,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中95%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这种学习方式,这就为本节课采用“观察——猜想——验证——建模”四步骤合作探究提供了可能,问题具备相当的开放性。
3、目标定位:“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是《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本课着眼点不在于知识或结论本身,而是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的拓展,而在于提供学生思考交流的平台。
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定位于: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列表对比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位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位于: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法:新课标指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应用拓展”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猜测——验证”的教学思想,有效地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适度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对比教学法;一是创设对比性情境:100米起终点与400米其终点的对比,运用日常生活学生熟悉的情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在探究问题时采用列表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对比,便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升华。体现方法论。
    (3)尝试法:课标指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去概括。本节课的结论是相邻两道之间的差就是两个两个圆周长的差,引导学生概括为:C环差=2•∏•k。虽然不一定严密,但学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总结有反思就会有进步。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对比情景,提出问题
1、对比性的情景导入:
情景一:甲乙丙丁四人站在1-4四条跑道上参加100米的赛跑,并且起点相同。
情景二:甲乙丙丁四人站在1-4四条跑道上参加400米的赛跑,并且起点相同。分四个道次沿椭圆形跑道跑一圈,再回到同一个终点,谁先回到终点就为第一。
    师: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 可以怎么办?
生:因为终点相同,所以要把外道的起点向前挪!
2、提出问题: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用知识找出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重新确定一个公平的起跑线。(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课的开始在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对比性的情景,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发现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猜想验证、探究问题
(一)了解跑道结构、简化问题:
(1)出示完整跑道图(共四道,跑道最内圈为400米)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2)四个人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哪一部分呢?(猜测)
(3)小结:沿跑道跑一圈与直道无关,与左右两个弯道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相邻跑道的差距没有在直道部分,而在弯道部分。也就把所研究的问题很有重点地简化为探究弯道之差,也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寻求、探究解决方法:
1、独立思考和探究:弯道之差是多少呢?请自己观察图形,想想如何计算弯道之差?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
2、小组合作、讨论:你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长度之差?
3、交流小结: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里学生发现左右的半圆是一个圆,课件将左右的弯道合成一个圆;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就是大小两个圆的周长之差。】
(三)、列表解决问题:
1、教师带领学生填写表格的前两道,剩下的由学生完成。
道数 1 2 3 4
直径 72.6 74.6 76.6 78.6
周长 72.6∏ 74.6∏ 76.6∏ 78.6∏
相邻两道的差  2∏ 2∏ 2∏
道宽 1米 直道 85.96
2、汇报结论:相邻起跑线相差都是2∏,也就是道宽×2×∏。说明起跑线的确定与道宽最有关系。C环差=2•∏•k
    3、计算相邻起跑线相差的具体长度:2∏=2×3.14=6.28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既保持学习的独立个性又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通过表格法,找出确定起跑线的规律:即400米起跑线差距是2∏,为了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及后面的计算,道宽改用整数1米,结果用代数式来表示,减轻了学生的计算负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用表格法既有效搭起学生发现规律的桥梁,也进行了方法论的渗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师:400米的跑步比赛,道宽为1.2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生:1.25×2×∏=2.5×3.14=7.85(米)
师:400米的跑步比赛,道宽为1. 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生:1. 5×2×∏=3×3.14=9.42(米)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解决问题: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预设1:道宽与前面的400米一样,我可以用前面算的7.58米除以2,是3.79米。
预设2:200米的比赛就只跑了400米的一半,跑了一个弯道,只增加了一个道宽,就可以直接用道宽×∏。
2、全课小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200米跑道起跑线的确定,让他们充分运用知识、所发现的规律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新课的基础之上有一个小小的拓展,呈现一定的问题梯度,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智慧,也高度体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