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指津】
刚刚迈入校园门槛的少男少女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如果大家喊声“Yes!”老师马上就领你们
看海去。来到海边,你会惊喜地发现:这里散布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光滑而润泽的美丽贝壳,这每
一枚贝壳都经历过惊涛骇浪的洗礼,都经受过风雨雷电的考验。贝壳这种传奇的经历、沧桑的历史、丰
富的内涵、刚毅的品质、温柔的情怀……定会引起同学们无限的遐想。现代文阅读过程,就是我们在海
边拾贝壳的过程:在一篇文章中,散而不乱地分布着一枚枚精彩纷呈、熠熠生辉的“贝壳”等待我们去
分辨、去选择。
那么,进入课文(来到“海边”)后,如何分辨、选择、拾取贝壳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
一种“捡贝壳”的技巧——“点评法”。
所谓“点评法”,就是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挑选犹如贝壳一样的“激情点”(“兴奋点”
),及时在文眉、文边做旁批:或质疑、选择,或比较、分辨,或解读、评说。如此一番工作,进入我
们视野的经过挑选的“贝壳”便被同学们统统收入囊中。至此,同学们“左手鱼,右手虾,兜里还揣着
两只大螃蟹”!定会满载而归。
一篇文章读到这里,其基本内容、各部分的知识点、作者的创作意图已被我们揣摩出了八九分。再
读一遍,我们就可以“依据文本信息,结合个人的经验感受,得出合理的解释”了。
让我们再结合课文具体来谈一下吧。请同学们翻开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再来回顾一下第一单元第
一课,让我们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忆读书”。读完课文后,聪明的孩子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枚“大贝壳
”,它是那般星光灿烂,夺目耀眼!不过你一下子拿不到它。那么怎样才能早一点拿到手呢?别急,让
我们先寻找一下通往那枚“大贝壳”的路线:首先,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的开篇语如夜空划过一道闪亮的星光,一下子照亮了我们混沌迷茫的内心世界,也令小
小年纪的冰心如醉如痴、心驰神往……“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第二次再读时,到诸
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可见,《三国演义》已激起了少年时代的冰心“对章回体小说的兴趣”。
于是,《满江红》《声声慢》《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诗词、名著便成了她必读之作。而且“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她相伴终生。
其次,到了成年或晚年时,“书看多了”,也学会了“挑选、比较”:她将《西游记》与《封神榜》,
《水浒传》与《荡寇志》等作品进行比较,经过对比,是非曲直,泾渭分明。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
书,便心中有数了。
最后,水到渠成而又言简意赅地总结出了她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
读好书”。至此,这枚“大贝壳”终于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怎么样,你一定已经掌握了“点评法”这
种阅读方法,那么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知能训练】
与众不同的丑小鸭是天鹅
休息,妈妈带了三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去看电影、逛商场。他们走出商场的时候,三岁的女儿提出要
走另一条路回家。妈妈说,我会不清楚走哪条路回家更好吗?她没同意。女儿不满意妈妈的不信任,使
上了孩子惯用的招数——赖在地上不走了,无论是妈妈劝还是哥哥拉就是不起来。这个尴尬的街景,引
来了边上人的围观。她想,还是让事实来教育她吧,她依了女儿。小家伙“嚯”一下爬了起来,迈开小
步。妈妈在后面时刻准备纠正她的路线。但只听女儿“妈咪,到了”一声喊,她定睛辨认:这可不是真
到了自家的屋后了嘛!
十岁那年,女孩开始上中学了,学校离家有好长一段路,得乘电车。妈妈放心不下,怕女儿下错了车站
,第一天她偷偷地跟着女儿上了车,想不到半路就被女儿发现了。女儿很生气,对妈妈说:“别跟踪我
,妈妈,我的同学还会以为我是个娃娃。”随即坚持下了车,改乘了另一趟车上学去了,把那位多虑的
妈妈独自留在了车里。
这个女孩叫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后来,正是她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她与众不同地发现了“可移动遗传基
因学说”,也正是这个另辟蹊径的发现,让她获得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丑小鸭(那位小女儿)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举例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