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21 11:05:05
|
只看该作者
三、怎样进行有效引导?
1、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引导的方向
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会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培养什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着教师引导的方向。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的引导方向。
2、备课要预设多种引导方案
教案的设计中,无论安排学生用什么方式的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预设都应先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实情。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要事先设计出与学生学习实情相应的方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引导,采用一种引导方案就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引导的方案。
这样设计多种引导方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有清醒的教学思路,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课堂顺利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意外时而手足无措,或错过捕捉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3、教学引导要讲究灵活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师的评价也是引导的一种方式。
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有学生续编儿歌这一教学片段: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刚开始,学生情绪高涨,但念到后面声音就越来越小了。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念了,学生说念不完。老师说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就能把这首儿歌念完了吗?
生1:( a )只青蛙,( a )张嘴,( a )只眼睛,( a )条腿;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 b )只青蛙,(b )张嘴,( b )只眼睛,( b)条腿;
师(心里咯噔了一下,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这两位同学都知道用字母来表示,值得表扬,但都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还有与他们不同的想法吗?
生3:( a )只青蛙,( b )张嘴,( c)只眼睛,( d)条腿;
师:生3与上面两位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4:生3用了四个不同的字母,而生1和生2用了同一个字母。
师:我想问问生3,你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生3:因为青蛙的嘴、眼睛、腿的数量不一样。
师(欣喜,找到导火索了):那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呢?
生3:一样的。
师:你现在有改进的意见吗?
生3(顿悟):( a )只青蛙,( a )张嘴,( c)只眼睛,( d)条腿;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不断的思考就有不断的提升!还能不能再根据青蛙、眼睛和腿的关系再把儿歌改进改进呢?(手指( c)只眼睛,( d)条腿;)?
生5:( a )只青蛙,( a )张嘴,( 2a)只眼睛,( 4a)条腿;
……
刚开始,学生虽然没有表示正确,但“用字母表示”是值得肯定的,于是有了以下的引导“这两位同学都知道用字母来表示,值得表扬,但都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还有与他们不同的想法吗?”也许一个“但”字给了学生启发,所以就有了“( a )只青蛙,( b )张嘴,( c)只眼睛,( d)条腿”的回答,虽然与教师的预设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教师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成长,一句“你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朗,“你现在有改进的意见吗?”又给了学生一次创新的机会,在“还能不能再根据青蛙、眼睛和腿的关系再把儿歌改进改进呢?”的呼唤中,终于水到渠成了。
4、把握介入时机,引导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教师应该怎样放手让学生探究,充分交流,而且能不断适时地介入引导,使学生在交流中知己知彼,区别异同,增长能力,顺利达到掌握教学目的任务呢?
以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同伴交流的方法提出疑问、进行补充或集体评价,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达到相互的理解。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况,老师用“与某某方法类似的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真正达到成果共享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再如,对于不同的方法,虽然它们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教师会用“它们的方法方便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且将不合理的、不简便的方法写在黑板旁边不显眼的地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思,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相似,与谁得有较大的不同,并说出相似在那里,不同在那里。通过不断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也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数学的课堂需要开放、和谐,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和谐,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