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2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点讲解】



一、浅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认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在夹缝中生存的近代民族工业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近代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兴衰过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发展。



(4)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2.认识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其主要特点有:



(1)民族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小工厂多,大工厂少,表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较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3)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趁欧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空隙发展起来的,因而这种发展只能是暂时的、畸形的。有的工业产品服从于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反映了它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兴旺的景象,只是昙花一现。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同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主要是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二、19世纪中期,在中国出现的近代企业类型及其影响



首先,要明确近代企业当中“近代”的含义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依据这一标准衡量,19世纪中期在中国出现的近代企业有外国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



《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便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了一些近代企业,这些近代企业的设立损害了中国的经济主权,方便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60年代初,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于是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洋务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企业的创办,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防力量和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9世纪60、70年代,由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分解着中国自然经济,扩大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再加上洋务运动的诱导和示范,以及通商口岸外商企业的刺激,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引起了中国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为中国新的抗争与探索奠定了基础。



【难点分析】



一、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对“实业救国”的评价



1.“实业救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活动与主张反映了其阶级利益和要求。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2.“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状况和张謇等实业家创办实业的经历,都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帝国主义控制下,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仍占绝对优势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和曲折发展。当时日本没有出兵欧洲,美国参战也很晚。美、日趁火打劫,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并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列强各国又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国内市场狭小,苛捐杂税沉重和资本匮乏等。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三、浅谈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学法导航】



1.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历史阶段发展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等角度出发,分析、评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要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从列强入侵和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理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要结合各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和影响。



【小资料】



张謇创建的国内第一所博物馆



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謇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张謇乃科甲出身,状元及第,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隶书绝少见,然此副一则为隶,另则长言龙门,笔法瘦硬,纵横飞动,妙得《礼器碑》,《石门颂》精髓,偶参篆书体势,古雅清新,更是绝品中之精品。1922年,商业精神领袖、“状元企业家”破产。1926年7月17日,一代“状元企业家”在无限的寂寥和落寞中黯然离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24日,张謇墓被红卫兵当做“四旧”砸毁,张謇的孙女张柔武目睹墓中葬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28:31 | 只看该作者
体验高考
(2010·江苏卷)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获得大量的经济赔偿,即使得到赔偿也和大量发行法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项中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它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于193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对中国的法币发行并无直接影响,排除D项。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无疑给国内民族工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答案】C
同步训练
1.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4.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
A.1853~1863年                 B.1895~1905年
C.1912~1922年                 D.1922~1932年
5.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 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到16万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    (  )
①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侵夺 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④残酷的战争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的状况,从右表中,读取的信息有误的是(  )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呈发展趋势
D.其中的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影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占工业总
占工农业总产值中的%
近代工业产值
手工业产值
工业总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业
近代
工业
手工业
1920
219.03
10.66
43.17
53.83
19. 8
80.2
4.9
19.7
1936
306.12
33.19
73.71
106.89
31.0
69.0
10.8
24.1
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  ②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③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④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2.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法令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继昌隆缫丝厂是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骄
13.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
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民族资本较之于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4.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 点
创办人
企 业 名 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的“火花”中你读出什么与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信息?
(3)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1871~1873年
1891~1893年
茶叶
1022159公担
1055064公担
蚕丝
37529公担
59946公担
大豆
57506公担
760522公担
棉花
8486公担
290417公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
1899
1913
1918
1921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3)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命运如何?说明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29: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与答案】



1.A  从题干的材料看秦二爷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是在一战期间,原因包括了B、C、D三项表述的内容;而A项的内容发生在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2.A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得到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因此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是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A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表明“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这充分说明创办实业就是收回利权,是挽救民族危亡的行为,是实业救国的表现。



4.C  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其主要描述了两家的发展都由“发起来”到“完结”,这正符合一战期问及其战后列强放松侵略与卷土重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故“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一战期间。



5.D  从题干材料看启新洋灰公司发展每况愈下的时间主要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加上战争环境的影响使其发展步履维艰;同时,材料指出“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因此不可能存在自身竞争力差的问题,故应排除①。



6.D 7.D 8.C 9.A



10.A  ②不符合史实,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曲折发展,④错误。



11.D  材料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具体措施。



12.A  图表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建立, B项不正确,当时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C项不正确,继昌隆缫丝厂设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项也不正确。



13.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本题着重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分布特点。此题以表格形式让考生获取信息,注意表格内、外信息,表格外“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 所以材料的意思是讲分布特点。选项A、C讲比重问题,选项D讲发展问题。故选B。



14.B  本题是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生的历程,在图中进行准确定位。



15.(1)不同点: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分布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爱国运动。人人愿意买国货,推动了企业发展。火柴业在帝国主义压迫的夹缝中生存,在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成长(图中“振兴国货挽回利权”),企业也利用商标进行反帝宣传(图中“还我山河”)。民族工业这种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中国兴”“光亚”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源泉,也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3)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非常艰难的;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推翻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16.(1)材料一: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已大大加深;材料二:中国经济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以出口为目的商品性农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材料三:外来资本主义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破产。流入城市的农民日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2)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城市流动。(3)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7.(1)状况:英国对华贸易呈逐渐减少趋势;美日对华贸易增长较快,日本增长迅速。原因:此时英国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日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在“一战”期间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2)状况: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点:①地域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②轻重比例失调: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无从发展;③力量弱小: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④发展时间:十分短暂,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3)命运: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命运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不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发展。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