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8 18:58:27
|
只看该作者
解析与答案
1.解析:题中有错误的地方是:③否,此处当念pǐ。否泰,坏运气和好运气。⑥赍,当念jī。⑧俜,当念pīng。⑨珰,当念dāng。
答案:A。
2.解析:互文见义简称互文。“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贾公彦《仪礼注疏》)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综合理解。题中ACDFG为偶句互文,A的意思是“无论是离妻别母的外出不归之人,还是丈夫外出独守空房的女子,白天听到了都会停住脚步倾听,夜晚听到了都会爬起来惶惶不安”。C的意思是“种种物件各不相同,都放在箱奁中”。D的意思是“双手拿起刀尺绫罗”。F周围种植了松柏梧桐。G枝条和树叶相互覆盖相互交通。E“视历复开书”为单句互文。意思是“打开历书反复查看”。
答案:B。
3.解析:“相”是常见的文言词语,可用作名词,动词和虚词。特别是虚词,用法复杂。本诗“相”字出现频率很多,掌握它的意义和用法对理解诗句关系甚大。“相”用作虚词念xiāng;用作实词(名词、动词)念xiàng。
答案:D(读音错)。
4.解析:《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12)中的“各自”同现代汉语,代词,表示“各人自己;各个方面自己的一方”,在句中“各自”与“物物”复指,作“异”的主语,“物物各自异”即“所有物件各自不同”。
答案:B。
5.解析:“见”用作副词,可表被动,如C项;也可用于及物动词前,有指代作用,在意义上作动词的宾语,这一点与“相”的用法类似,如AC项,“见录”,即“挂念我”;“见丁宁”,即“丁宁我”。
答案:D(动词,见面)。
6.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检测的都是必须记住的知识。可参看“预习提示”和“课文解读”。
答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南 徐陵《玉台新咏》 长篇叙事诗 古乐府民歌 《木兰诗》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托物起兴
7.解析:在熟读的基础上对精彩的诗句要能背诵默写。
答案: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尖 口如含朱丹。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8.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主要是词义的转化。双音节同形异义词有几种情形,一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的合成词,但在文言里却是一个词组,由于结构的混同而容易造成意义的误解;二是古今都是一个双音节词,但意义发生了转化。同形异义词,最容易望文生义,发生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这是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A鸡鸣,是古人计时的一个时段,相当1—3时,不是“鸡叫”的意思。B结发。一般指束发。古时男子成年开始束发,故以结发表示年轻的时候;也指年轻时结成的婚姻,后泛指第一次结婚: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也称元配的夫妻:结发夫妻。诗中的“结发”是古时结婚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详见“课文详解”)。C报。现在是“报告”,诗中是“赴、前往”(后文有“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D“子”。今义专指男子,古时男女都称“子”。E“信”。今义指书信。古义宽泛,既可指书信,也可指送信的人,此处指媒人。F“行人”今义走路的人。诗中特指离妻别子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如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寡妇”也并非是今之所谓“死了丈夫的妇人”,而是指“与丈夫分别或与丈夫离异寡居的妇人”。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9.解析:本題旨在准确理解词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答案:(1)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2)自由:是“专自由”或“自任专”的省略,由自己作主。(3)要:约定。渠:他,指焦仲卿。(4)可怜:可爱。(5)却:退出来。(6)处分:安排、处理。(7)千万:无论如何。
10.解析:这是一道艺术鉴赏题。本诗调动了多种手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这些表现手法,要能体会分析,不强求全面,但必须具体。
答案:①用人物语言。如刘兰芝在与焦仲卿告别时,刘兰芝“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表明她看问题透彻,不抱幻想。又如焦仲卿云:“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表明他对兰芝的爱和软弱的性格。
②用人物行动,刘兰芝在临离开焦家时,注意打扮,行步从容,表明她的坚强,而焦仲卿临死时,“徘徊庭树下”,写出他的矛盾心理。
③从侧面烘托反衬。刘兰芝嫁到太守府时,作者浓墨重彩写迎亲队伍之盛大,借以烘托刘兰芝忠于爱情,不为金钱、地位引诱的高尚品质,并且为下文写焦刘的悲剧作了反衬。
④抒情性的穿插。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等语,通过第三者的语言,写出了二人生离死别的悲伤。
⑤用对比描写:如写焦母“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写刘母“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对比中见出一个专横,一个温和。
11.解析:个性化的语言是本诗的突出特征,“课文解读”中引述了清学者沈德潜对此所作的精辟评论。通过训练进一步体会。
答案:①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②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③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专横固执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门阀等第观念。
④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先嫁得府君,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能以荣当身──只知荣华富贵,不知情为何物。
12.解析:这一道艺术鉴赏题,旨在检验我们学了课文以后的迁移能力。
答案:(一)诗里说的是一对双飞的白鹤,雌的突然得病,不能继续前飞,雄的想衔它,口噤不开,想背它,羽毛日摧,所以只好“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恋恋的不忍独去。〈孔雀东南飞〉里的孔雀双飞与此诗含义正复相似,借以起兴的对象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所用的鸟名不同而已。(二)本篇是汉乐府《铙歌》中的一首情诗。全诗采用女子自述的口吻,写出了一段感情纠葛。起初,她因思人而爱物,着意修饰要送给所思之人的簪子;而后,“闻君有他心”,怒火中烧,恨人而毁物;继而发誓决裂,“勿复相思”,却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当初半夜时偷偷约会,瞒不住哥嫂,于是柔情难舍……。全诗的情感跌宕起伏,写出了热恋中人“望之深,怨之切”的微妙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