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公开课《简易电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解放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01:4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实验材料准备充分,能解读这课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环节紧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过程的能力。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素养。

    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问题:

    1、当学生用电池盒和电池、灯座、导线、灯泡连接简单电路时,第一组成功了,而第二组的小灯泡却不亮,反复实验也不亮,这时候我走过去提醒他们找找原因,第一组同学也围了过来一同找原因。

    2、教师体验:“真正的课堂是动的”  动而不乱,如何动,有了动的刺激点,第二组的小灯泡不亮就是一个刺激学生找出不亮的原因的点。有了这个点学生的思维就动了起来。

    3、最后我和同学们终于找到了原因,是第一组同学拿来了电池盒才知道是第二组电池盒出了故障,我想,怎么会呢?连接没问题,和电池接触点也没问题,怎么回事?想了几秒钟,我找到了答案,原来,电池盒放置的时间过长,以前放的位置潮湿,金属部分长了锈。

    4、教师反思: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5: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